昔日新女性(1 / 1)

旗袍时尚情画 陆梅 1224 字 2个月前

如果我获准从我死后的一百年出版的那些书中进行选择,我既不会选择小说,也不会选择历史著作……我会直接挑选一本时装杂志。它们的想象力所告诉我的有关未来人类的知识,将比所有哲学家、小说家、传教士或者科学家的还要多。

——法朗士

没错,这说的就是女人爱看的时尚杂志,有女人的地方基本都有时尚杂志。

即便纸媒逐渐没落,时尚、流行的热度也未曾消失。自媒体中赫赫有名且最能盈利的,多为和时尚相关的博主公众号。

某时尚博主在其公众号上用4分钟卖出了100辆售价28.5万的汽车,惊呆了传统销售,超越了任何渠道的出货能力,堪称女性消费的最佳案例。报道说,“她经济”已成为未来消费业持续增长的“风口”。

该车品牌是这样定义与该时尚博主的合作理由的:“她不仅仅是在分享时尚穿搭,同时也是在传播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女性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新女性”,活出多彩自我,成为今天的主流话题之一。

然而,我们不妨看看民国时尚杂志那些早有的超前观念,要知道“新女性”从来都在。

民国女性杂志,除了风靡一时的《良友》画报,之后还有一本杂志与之旗鼓相当——《玲珑》杂志。

1931年,《玲珑》于上海创刊,至1937年停刊,共计发行298期。包含文学、电影、家居、时装、社会资讯、摄影等内容,是一本领导女性走向平等、自由和解放的杂志。

定位为“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倡社会高尚娱乐”的《玲珑》,活脱脱就是当今《VOGUE》,妥妥的新女性观念,不得不叹其的开杂志界风气之先。

想着近百年前的民国家庭,这份每册一角大洋的杂志,应该也只有当时的中产之家才能订得起。丈夫上班后,女人闲暇之余埋头翻阅。民国女人都爱看什么呢?民国女性杂志,有哪些至今都潮爆了的观念呢?

“我们的购买力比男子强,这是人人所公认的。”

不要误会!先不要扣帽子!这只是节选片段!请善待女人的购买力吧!正视铺天盖地“女王节”的飓风吧!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

从20世纪初的妇女节到今天演绎成“女王节”,女性没有停下进步的脚步。

“亦毋庸讳言,都市需要女人号召的。”

杂志卷首,谈论的主题均是新女性观念——妇女与独立、女性与职业等。

比如《妇女与职业问题》等,比如《论女人在都市之人口进增与不景气成反比例》,文中鼓励女人去社会工作:“都市需要女人号召的,亦毋庸讳言,越不景气,越需要女人。”充分揭示了女人生来具有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地母胸怀啊!

比如《职业与解放》呼吁:“我们想要求得解放,第一能够经济独立。经济独立的方法,莫要于有职业……各人有各人的技术,不一定要学男子做的事,女子也有女子做的事……所谓天下不怕没事做,只怕人们不肯做。”

当时倡导的新女性应该具备的琴棋书画情趣。

当时的新女性尤其注重健康美。杂志有相当多篇幅,报道体育赛事与运动项目。

令我尤为惊讶的是几乎隔期都有大版的“体育”“运动”照片和话题。可见号召健康美是当时的主旋律。见识到蓬勃朝气的民国女性,除了封面形象的妩媚,更多显示的是勇于拼搏、健康运动的状态。发展体育强国,早就从女性这半边天抓起了。

《母亲节谈新女性》,这标题放在当今如何?

近百年,都不可避免地提到对“新女性”的定义。从未见到说新男性、新男子的。很显然,传统观念环境下,女性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得改变和递进啊!

“男子既然是这样容易变心的人,那我岂能轻易嫁给他。”

当然缺不了的是两性主题。

到今天,两性关系中,对关于渣男、出轨、婚外恋等的认知似乎没有进步太多。当年甚至已经有“不嫁主义”这样的理念——

男子既然是这样容易变心的人,那我岂肯轻易嫁给他,被他摧残呢?又有好多的男子,物化女子……

这是《玲珑》杂志1931年第1卷第1期的话题。

“我死给你看!”

阮玲玉为情自杀,全城动容,盛况空前。

“我死给你看!”阮玲玉的遗书这样写道。

“不盲目为爱牺牲”的爱情观是杂志苦口婆心纠正得最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知一般殉爱而死者,实在是徒然牺牲的。没有爱,生活觉得空虚,这话果然不错,不过我们应当知道,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是有多方面的责任的,当然不可暂因恋爱的挫折而抛弃及牺牲一切。反之,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从奋不顾身的勇气中缔造成功。自杀者若移其必死之心于事业上,则何事不能成功。”

今天,“有情,不如有钱”,这也是当下许多女生不相信爱情、选择独立赚钱给自己安全感的原因。

“独身主义者”

而另一边厢,有一期《爱情与面包》中,提倡“独身主义者”——“我常怀疑结婚与女人究竟有何益处?除了有宗族传种之使命外,结婚是比一支辛酸之苦酒更难堪!我以为自作自谋更未得清闲,女士以为如何?”在爱情与面包面前,我该如何选择?这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去向何处”一样,依旧是世纪难题。

一位交际花的美容经验

众所周知,时尚、衣服、鞋帽、美容,自然是每本女性杂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最终也必定是为配合广告。

像《一位交际花的美容经验》,不就等同于现在的时尚博主嘛!作者按期分享她的搽脸手法、身材保养方法等;《嘴的美容术》教女人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唇色的唇膏;《如何挽救皱皮》时时更新最尖端的美容术……

抗老!减肥!世世代代的女人嚷嚷的第一要务,没啥区别:

对于身段——你该设法去保持你理想的重量,无论重量多少都应设法保持的。现在的服装,穿起来有一种很自然的尊严,这是因习惯了为美好身段设计而来的。杂志还常刊有**美女图片,开放程度之大,不便赘述。

1935年第18期的《时髦在兜着圈儿》,就已指出时尚的这一本质“怪圈”。

如此,何为最好的年代或是最坏的年代?所谓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无新事,我们就不要动不动就是“最新”,张口就是“创新”了。

只要坚信一条:“女王节”,拯救世界的女生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