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是提款机:什么样的人不适合炒股?(1 / 1)

关于炒股,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每个人都适合炒股吗?在理财配置环节,在股市中的投资应该占总资产的多大比例?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就像体育锻炼于身体虽好,跑步、登山、潜水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炒股虽然确实有时候能赚很多钱,却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炒股。

不适合炒股的人有很多。

抱有赌徒心理的股民不适合炒股。赌场有千术,精通千术的人不是赌徒,是老千。所谓赌徒就是连千术都懒得研究,单纯一厢情愿觉得自己在赌场应该赢钱,还好赌成性,这种人最后一定会在赌场里输掉身家性命。股市赌徒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把“我愿”当成“我能”,又把“我愿” 想象为“我得”,给自己预设一个想象的盈利目标,从主观意愿而不是市场本身出发:要赚钱买房子、车子,要把装修的钱赚回来,要把首付的钱赚回来,要把娶媳妇儿的钱赚回来……

任何地方的赌徒都是一样的,就想不劳而获。股市里的赌徒从来不研究金融市场规律,一厢情愿把股市想象成提款机,看别人赚钱就觉得自己也该赚钱,至于为什么赚、为什么赔根本不知道,更不知道任何规矩,毫无底线,甚至用高利贷资金进行股票投资。这样的人或许真有个别赌赢的,但绝大部分还是血本无归。

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适合炒股,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满仓操作,卖了一只股票立刻想买另一只,赔了立刻想翻本、赚了立刻想接着赚。

不仅仅是炒股,急躁的情绪会毁掉一切。在恋爱中付出多少努力,收获多少爱情,不努力,随便找一个则会遗憾终生。

这个道理在炒股中是一样的,把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视为一个相亲对象:相亲对象要严格考察家庭背景,寻找上市公司则要看母公司和企业背景;相亲对象要考察收入情况,寻找上市公司则要看现金流、营业收入;相亲对象要看品德,寻找上市公司则必须查证有无违规违纪记录;相亲对象必须看长相与身高,寻找上市公司怎么能不看市场美誉度?

有这样一种股民,买股票就像逛街一样,一眼望去感觉好就买。散户炒股,把自己的账户搞成基金似的,永远躺着十几只甚至几十只股票,什么股票都想拥有,哪个板块的股票涨了他都说自己有,可换一句话也很正确——哪个版块亏了他都有。

被情绪控制,一个典型行为就是不敢操作,看到机会来了不敢下手,等股价真正涨起来又后悔甚至追高,结果是10元不敢买的,60元都抢着买,然后被套。

不擅长思考和学习的人不适合炒股,做交易完全不经过大脑,听到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操作,手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耳朵控制。长期下来明明知道自己没对过几次,但仍乐此不疲,控制不住自己,这类人根本不适合炒股。

这类人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听消息、找捷径,怎么不想想在普通人的生活层面怎么可能有内幕消息出现?有人过分高估自己的生活层面,以为天上的馅饼一定能砸着自己,在市场之上知道准确消息的人少而又少,绝大部分所谓消息都是以讹传讹,轻易被知道的内幕还算内幕吗?

上述几种心理是习惯性思维,不仅反映在市场,还会体现在人生各个方面,就像毒瘾一样难以戒除。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股民很容易被一股无名的业力牵引,然后怎么投都是赔钱的。

以为市场是慈善场所?

市场是杀人场!

难道不知道吗?无论大小市镇,自古市场也是杀人的刑场。所谓午时三刻推到市曹斩首,就是把囚徒推到市场路边。

戒除赌徒心理、控制情绪、擅长思考和学习,不学会这三样不仅会毁掉一个人的股市投资,还会毁掉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市场如人生,学会如何控制投资情绪,就一定可以学会如何掌控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投资就是人生,在一定的韵律中把握市场、把握利润与亏损,唯有静心才能体会这种韵律,找到长久的赢利模式。

能否以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对待恐惧与贪婪,决定一个人能否体会市场的韵律。看重市场,又要把市场看成身外之物,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市场的韵律。

每天不需要如赌徒一样烦躁不安,又期盼又恐惧,折腾不休,你只要平静地按照自己的韵律、按照市场的显现去与日俱增地强大自己。错过就错过了,后面有无数的机会等着你参与。

投资是一生的事业,不是一锤子买卖,真正在市场中生存下来的从来就不是靠一次暴富,一次暴富最后倾家**产的是多数。

要认清市场,首先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每个行为对盈利都会产生影响,每天收盘后一定要花一点时间把当天的操作以及看盘时的心理过程复盘。回想一下,面对波动是如何想的、如何操作的,得失利弊在哪里,好的方面如何保持,坏的方面如何吸取教训。

通过反思彻底解剖自己,把失败的根源找出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反复输光,那么请退出吧,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市场,有些事我真的做不到。市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恐惧与贪婪,没有人能够免俗,只不过经过历练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情绪,相对理性去思考和操作罢了。工夫在诗外,交易的功力同样在市场之外。每天花十分钟总结自己,心理顽疾终将克服。

记住,只要还有翅膀,天空就是你的。

继续说第二个问题。从理财角度,一个家庭拿出多少钱(或者说多少比例的家财)投资股市比较合适,即金融资产的组合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还是有一些普遍性的原则可以跟大家一起讨论。

非止股票,任何金融资产配置最大的前提都是手里必须得有钱,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个基础上,家庭必须留足现金(现金 + 活期储蓄资金等于三个月收入)保证日常开支。一个家庭留出来的现金没有真正的标准,高收入家庭消费必然高,低收入家庭消费必然低,安全现金的绝对数额一个家庭跟一个家庭也就不会一样。

此后,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买保险,综合意外险、定期寿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有没有配置,是否足额。这类支出,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预防性需求。除去必要支出与预防性开支,剩下的钱财是可以用来投资的。

金融产品具有一定收益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普通人的收入不高,一般情况下每个月的结余不是很大,风险承受能力一般会很弱,无论如何赚到的钱也不会很多。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不该碰的理财绝对不能碰,那份收益对您来说不会实质性提升生活品质,本金损失带来的风险却一定会实质性损害生活品质。一句话,“赚得起,赔不起”。换一句话说,财富收益与财富占有是一个道理,普通人家不要幻想通过理财实现财富自由,保本最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而言,普通家庭的钱至少八成比例要购买银行发售的债券型理财产品或其他保本型理财产品最为合适。

如果实在对股市或者任何金融产品有兴趣,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从这部分钱投入股市的第一天起就记为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资股市不是理财。

即使对于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也请记住,金融类高风险产品配置不能超过家庭净资产50%(请注意,是净资产)。净资产的一半钱也不是全部拿来投资股票,其中20%—30%的资金应该用来购买国债和基金,剩余的20%—30%才可以用来投资股票。

从安全和科学的角度看,整个资产配置就像一座金字塔,底层低风险的资产配置比例一定要高,越往上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越应该降低。下层大部分安全资产作为防护垫,上层有风险性的资产博取高额收益。塔尖上高风险产品的投资即便失利,因为配置比例不高,也不会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投资成功,那就是锦上添花。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的数据从侧面证实了上面的观点。

2017年中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94332 元,其中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66.35%,金融资产所占比重为16.26%。从金融资产的结构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中安全性较高的存款、现金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都超过了八成。

股票在风险类资产中的参与率最高,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对股票资产的参与率最低仅为2.77%,年收入位于25万—50万元的家庭对股票资产的参与率最高,达43.97%【 张燕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大学,2016.6.12.】。

此外,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资产组合中应该占一个怎样的比例,还受到收入、个人预期、家庭结构、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家庭,然而股票在家庭资产配置上的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古人云见贤思齐,那么在理财方面,美国拥有百万富裕家庭的资产配置对我们具有参考意义。

美国富裕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较均衡,现金和储蓄只占金融资产的7%,远低于中国家庭的比例。从持有股票类资产的总量上看,美国富裕家庭持有股票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约为中国的一倍。对于股票配置,中国富裕家庭更愿意相信自己,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美国富裕家庭的金融投资更相信更加专业的金融中介机构,间接持有股票达34%,而中国富裕家庭间接持有股票的比例只有2%【 李鹏程 .中美富裕家庭资产配置比较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9.】。

如何购买股票以外的金融产品,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要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