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舛命运(1 / 1)

屈原 梁艳芳 964 字 3天前

教训学生子兰

公元前300 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国损失惨重,并无力还击。这一系列惨痛的教训再一次教育了楚怀王,使他认识到亲秦的危害以及联合齐国的必要性。因而他决定将太子送往齐国做人质,以达到联合齐国与其他四国共抗强秦的目的。

考虑到楚国三番五次背叛齐国,楚怀王害怕求和会遭到拒绝,所以就想找一个得力的人选与太子一同出使齐国。这个得力的人选自然非屈原莫属,于是楚怀王将屈原从汉北召回,领太子再次出使齐国。

楚怀王再次想要联齐抗秦,自然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然而为时已晚。经过几年的准备,秦国已将大批军队布置在楚国的西、北两面边境上,楚国根本无力抵抗秦军。

公元前299 年,秦国一面派兵攻占了楚国八城,对楚国进行军事威胁,一面进行政治上的讹诈。

秦昭王修书一封,派使臣送到楚国。来信中说:寡人曾与大王订立盟约,建立兄弟之谊。不曾想大王的太子却残忍地杀害了我国重臣,逃回楚国。本来我想着大王会送太子前来谢罪,我顾念着兄弟之谊也就不将此事放在心里。但是没想到大王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还将太子送往齐国为质子,真是太令人气恼了。寡人本想着对楚国重兵严惩,但是念及你我兄弟之情,加之又有婚姻之谊,所以为了两国百姓还有双方子女考虑,寡人还是决定与大王化干戈为玉帛。所以这次写信邀请大王来武关赴会,共同商量恢复两国往日友好关系的大事。

读了秦昭王的来信,楚怀王整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不知该如何答复秦国来使。若是应邀赴会,怕其中有诈,秦国仗着自己国富兵强,可能会不讲信义。张仪欺楚的国耻,楚怀王仍记忆犹新,永远也不会忘记。若是拒绝邀请不去,又害怕惹恼了秦昭王,他将破坏秦楚兄弟之盟的罪名加到自己的头上,对楚国兴师严惩。

当时,子兰娶了秦王室的女子为妻,郑袖母子与靳尚相互利用,狼狈为奸,卖身靠秦,一心想要借取秦国的力量夺取王位。而太子熊横正在齐国做人质,如果怀王赴会不归,正称了他们的心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太子和国王这两顶桂冠同时夺到手中,戴到自己的头上。

于是,靳尚和郑袖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天天结伴到楚怀王面前说赴会的好处,怂恿楚怀王答应邀请。楚怀王本来就耳根子软,缺乏主见,怎么经得起这两人的软磨硬泡,于是便答应了秦国的邀请。

赴会的日子到了,楚怀王以为既然是友好聚会,当然不用军队保护,只由靳尚做伴,带了一班随从便出发了。车子走到城门口时被一个人截住了,楚怀王定睛一看,是屈原站在车子前面,心中十分不快,又不免有些惭愧。只见屈原说:

大王,你去不得呀!秦国乃是虎狼之邦,素来以欺凌、宰割他国为能事,从未听说过它以仁义待人,我们吃它的亏难道还少吗?大王身为一国之主,是国人的希望,如有不测,宗庙、社稷也恐怕难以保全。望大王三思。

屈原义正词严,过路人听了都频频点头称是。

子兰走上前说:

老师过虑了。俗话说:以心换心。父王此行表明我们有足够的诚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秦人必将为父王的诚心所感动。从此,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盟国做靠山,其他各国谁还敢不尊敬我们,不惧怕我们呢?

屈原看见是子兰,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和老师对抗了,顿时心中一阵厌恶:想不到这乳臭小儿竟忍心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推向深渊,真是禽兽不如!怎么办?且教训他一番。屈原接着说:

子兰公子,你一定知道我国前朝大臣昭奚恤所讲的“狐假虎威”的故事。狐狸与老虎同行,群兽看了都怕,但怕的是老虎,这于狐狸有什么光彩呢?何況如今这老虎有狐狸的狡猾,狐狸反而有老虎的懵懂,狐狸如果进入虎穴,难道还能生还吗?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听了屈原的话,莫不点头称是。

子兰觉得扫了面子,满面通红,气急败坏,正要和屈原舌战下去,楚怀王却等得不耐烦了:

你们这样争论下去,岂不耽误了我的行程?迟到是不礼貌的。寡人的主意已定,绝对不会更改。屈大夫,你的主意常常是对的,可是这一次注定是错了。你们师生二人可以回去继续辩论,我可是要走了。

楚怀王命侍从拉开屈原,扬鞭催马,径直离开了。

楚怀王一到武关,便被驻守在那里的秦军绑架,押到了咸阳。这时楚怀王才发现上了当,但为时已晚。到了咸阳,楚怀王就被秦昭王囚禁起来。秦昭王要挟他割地,他不答应,秦国便不让他归国。而且,秦昭王发兵攻楚,楚军大败,被秦军夺去了15 座城池。

公元前297 年,楚怀王设法逃出虎口,秦王发现后,立马派人在楚道拦截。楚怀王害怕被抓回,便辗转逃到了赵国,赵国害怕得罪秦国就拒绝收留楚怀王。

之后,楚怀王又去投奔魏国,不料中途被秦兵抓到,又被囚到了秦国。之后楚怀王便郁郁寡欢,最终患病,于公元前296 年死在了秦国,后归葬于楚国。至此,秦楚两国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