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1 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王羲之死后,朝廷感念他一生忧于国事,追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但是,他的子孙遵奉他“永不做官”的遗命,坚决推辞不受。
王羲之的一生际遇极为坎坷:出身于豪强大族,却一直很不得意;有治事的才干,却无法一展抱负;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却无人赏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却为人所猜忌,结果只留下一个“书圣”之名。
事实上,王羲之在政治见解、治世才能上丝毫不逊于谢安等人,但这些却极少为后人所知,被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掩盖了。人们低估了王羲之的才能,也低估了他对东晋王朝的贡献。
王羲之共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七个儿子中有五个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而其中又以王徽之、王献之两兄弟最为出名。王献之幼年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但不为父亲的成就所束缚,敢于创新,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羲之临死时,把子女叫到床前吩咐道:“孩儿啊!为父一生落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给你们,但是,这幅《兰亭集序》是我一生作品中的精华,凝聚了我的心血,看到它,你们会想起我这个做父亲的。希望你们能永远地保存它,把它当作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千万不能让它落到旁人的手中,否则我死不瞑目,你们要千万牢记。”
儿女们早已泪流满面,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父亲,你安心地去吧,孩儿们一定会好好地保存它,绝不会让它受到丝毫的损坏,更不会让它落到外人的手中。”
王羲之听了子女们的承诺,含笑而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