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思考一下大学的入学考试。仅靠学力考试无法确保多样的学生,因此有意见认为,在学力测试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面试。加上面试,真的能确保“多样的学生”吗?

确保“多样的学生”的最好方法是“完全不用考试”。不设置障碍,让提出申请的学生全员入学。或者假如申请人多,可以抽签决定入学者。这是让多样的学生入学的最好方法。

开展学力测试至少意味着“通过学力来选拔入学者”。也就是说,入学的学生从学力的角度来看,是“缺乏多样性”的。当然,这是通过学力测试来选拔能成立(有足够的可供选拔的报考人报名)的情况。进行学力测试,如果全员都通过,当然多样性就会得到维持。

那么,这里加上面试的话,结果会如何呢?本来因为学历就会造成均质化倾向,再以一定的基准通过面试进一步对这个群体进行选拔,可以说很可能多样性并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这是悖论。尽管当初的目的是确保入学者的多样性,但为此进行了入学改革,结果反而丧失了多样性。

就业的面试情况会如何呢?如果通过结合笔试、学力测试、面试等多个考试进行选拔,被选拔的人更会具有均质的特征。再者,还有一面、二面、三面……不断面试,没通过一次关口都会有一层过滤器,剩下的人其特征就会具有均质性。若选拔的目的是“寻求多样的人才”,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不符合这个目的的。

不过,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笔试、面试要能好好发挥作用”。假如最终的结果是录用合格者是并不规整,给人一种松散的印象的集体,意味着考试本身没有发挥好其功能。

总之,思考“选拔人”具有何种意义、带来何种结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