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概述(1 / 1)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界定,服务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但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除外”;规定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指“既不依据商业基础提供,也不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竞争的任何服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是以教育服务为对象的商业交易活动,是国际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服务贸易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一般来讲,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在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服务的输出与输入。教育服务是商业性和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当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双方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就构成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受到GATS有关条款的约束。GATS所确立的教育具有商业性和市场化的特点。GATS第十三条明确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完全资助的教学活动(如军事院校)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范畴。WTO按照联合国暂定的主要产品分类(UN Provisional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将教育服务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所有WTO成员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的竞争。同时,GATS还从服务分类学角度明确了服务贸易的范畴,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即过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从而也确定了相应的教育服务贸易形式,它们分别为跨国远程教育、出国留学、境外投资办学和聘用外籍教师。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区别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关键在于前者的标的物是教育服务及相关产品,因此,其主要特点与教育服务及相关产品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教育服务及其产品主要特性

教育服务是整个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业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具体表现在:[1]

1.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性

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但在服务业中教育服务又具有特殊性。教育服务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增大,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教育服务是一种为社会发展打基础的产业。其作用比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更具有基础性、间接性和长效性的特征。

2.教育服务具有交换性、市场性

应该承认教育市场存在,而且有国内和国际两种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活动必然以教育服务进入社会市场。在教育市场中高质量的教育,优质教育,有特色、有品牌的教育,则是社会稀缺资源,人们会竞相购买,于是就形成了社会对教育的消费性选择。

3.教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与共发性

教育服务产品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同时参与下进行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校及教育者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或者称生产的主导者,家长及学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若从学生主体性角度分析,学生应是积极参加者。教与学是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的。生产教育服务产品与消费教育服务产品是不可分割的,是同时发生的,教育服务具有同时空性和同发生性特性。

4.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具有多层次性与多元性

教育服务产品在市场上消费,其购买对象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从消费对象上看,具有多元化特性,包括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等。教育既有投资性,又有消费性,其中国家和社会是教育服务产品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最大消费者,或者称购买者。企业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包括私营企业),同样需要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特别是教育服务中的培训服务。这种教育培训服务形式既可以由企业投资举办,也可以在教育市场上购买。家庭和个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分担部分教育成本(即学费),学费虽然不完全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但它部分起着教育服务产品价格的作用。

正是由于教育服务具有上述特性,才使得教育服务产品具备公共产品性和外部经济性。教育服务产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受益非排他性、取得方式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非营利性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力,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对一个国家建立政治文明也有重要意义;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及文化的净化和创新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具有溢出效应。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育服务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服务的无形性、非储存性和异质性等特质,以及教育服务产品所具有的外部经济性和公共产品性,才决定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如下基本特征。[2]

1.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统计具有不确定性

这一特征是由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决定的。而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提供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是伴随着外汇收入的人员进口而实现教育服务的出口;其次,教育服务产品使用后的利益也是无形的,它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教育服务产品的具体形态,而消费者也只能从主观上感知教育服务质量。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决定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统计上的不确定性。由于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并不是以看得见的形式经过海关,由海关进行国际贸易统计的传统方法难以适用。因而,国际上和世界各国所收集的教育服务贸易的数据是难以确定的。目前各国所收集的教育服务贸易数据大多以境外消费为主,即出国留学服务贸易方式,其规模远远小于其实际规模。

2.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具有较长的周期性

教育服务和其他类型的服务,虽然都具有非储存性的特点,必须现时消费,但是教育服务贸易不像其他服务那样消费时间较短。教育服务的消费周期很长,从接收留学生到提供完毕教育服务,短则数月,如短期语言和技能培训,长则数年,如各种正规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高等教育层次。

3.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更加突出异质性

教育服务的异质性是指不同的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教育机构经过多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发达国家主宰,发达国家明显拥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赢利的最大份额,广大发展中国家几乎处于绝对教育进口国的境地。相对于其他国际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不均衡性更加鲜明。

4.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

由于教育服务的无形性,使得教育服务可以轻易绕过各国海关的监管,因此,各国主要不是通过海关措施而是通过国内立法和行政法规来实现对教育服务贸易的管制。这样教育服务贸易必然涉及各国复杂的法律、法规等问题,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又涉及一国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主权等问题。各国主要利用国内立法对教育贸易进行管理,而国内立法更强调国家利益的安全性和教育主权利益。因此,各国常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国内立法对教育服务贸易设置重重障碍。而且由于各国国内立法所涉及的法规领域范围广泛、内容庞杂,在灵活性、隐蔽性和保护力等方面使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壁垒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地位

教育服务贸易起源于不带商业色彩的文化教育交流,主要指政府公派留学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留学也由单纯的文化行为衍生出政治行为。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所有发达国家,接受外国留学生都与该国基本的政治外交政策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把接受外国留学生视为保持它们在第三世界之影响的重要手段。1973年中东石油战争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和财政危机暂时中断了原来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改变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教育服务贸易也从一种扩大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的途径,转变为摆脱经济和财政危机的手段。英、澳等国相继取消了对外国留学生的学费优惠措施,转而向外国留学生收取学费。美、法、德等国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政策。这一转变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由援助和合作转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亦即朝着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机构在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时,将教育服务贸易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列入服务贸易的统计范围,这也是教育服务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服务贸易是教育国际化与服务贸易相结合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急剧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已经成为其服务贸易的重要部门(见表8.1),全球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每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国际教育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8.1 部分发达国家教育服务出口占本国服务贸易总额比例表 (单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教育服务收入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从1970年的0.6%上升到2005年的23.6%,教育出口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出口产业。相比之下,加、英、美三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但较其他国家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可以预见,教育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进出口比例越来越高,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全球服务贸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作用

各教育发达国家采取多种方式制定有利政策发展国际教育贸易,主要是因为从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非经济利益。

1.教育服务贸易的经济效应

教育服务贸易首先是经济行为,通过提供教育或培训等有偿服务来赚取外汇。事实证明,教育服务贸易已经为教育出口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的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出口服务,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外汇,而且对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最先提供和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国家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以美国为例,作为高校质量和规模都名列全球前列的国家,从1970年到2000年,美国教育服务收入占服务总收入的3.5%。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1999-2008年的10年间,美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净出口额从78.1亿美元增至125.9亿美元。美国教育服务收入中,境外消费方式的教育服务出口又占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服务出口每年的收益都超过70亿美元,可提供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而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2007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留学生达到62.5万人。美国学者估计,留美学生每年可给美国增加33.5亿美元财富。[3]

教育出口在其他方面,如住房、生活必需品、旅游等的一些隐性收益则难以计算。虽然教育服务贸易收入的直接受益者通常不是出口国政府,而是吸收留学生的各个教育机构,但随着本国教育部门经费状况的改善,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政府教育财政负担。

2.教育服务贸易的社会效应

教育服务贸易除了具有经济意义外,还具有一般传统商品贸易所不具有的非经济效应--社会辐射效应。

(1)进口教育服务的意义

第一,一些国家欠缺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物理能力和基础设施,通过开放教育服务贸易,可以通过出国留学使更多的人受到境外优质教育。

第二,进口教育服务可以填补本国空缺或薄弱的专业,提高本国的教育质量。

一方面,现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可能缺乏特定的专业来满足特殊的学习计划,通过进口教育服务,可以填补空白,使本国居民获得特殊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国提供者的进入,政府有选择地引入具有高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教育提供者,实现国际教育服务的示范效应和外溢效应,从而不断提升本国教育质量。

第三,进口教育服务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还可以减少人才外流。

通过准予外国教育提供者进入该领域,提供必要的训练,从而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政府成本培训出有技能的熟练工人。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其人力资本向发达国家迁移而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开放本国的教育部门,可使一定比例的有技能和知识的人被进入该国的外国教育提供者雇用而留在国内。

(2)出口教育服务的意义

第一,出口教育服务可以有效利用剩余教育服务资源,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一些国家的公共及私人教育资源已经超过了本地的需要,通过教育服务出口,可以使剩余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产生相应的价值。同时,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来说,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本国的学生,还有众多的外国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还要求所有的课程都必须体现国际观点,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出口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必然促使贸易国树立国际教育竞争的理念,合理设置学科,提高竞争力。

第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能为出口国带来大量人才。

在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中,约有60%留美工作。仅就这些人的早期培养费用而言,每年至少可以给美国节省数10亿美元,而这些滞留不归的高级人才每年为美国创造的财富则难以估量。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海外学生中,近半数有意在完成学业后移民澳大利亚。其他一些发达的教育出口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对于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国来说,则承担着高级人才流失的后果。

第三,出口教育服务有利于扩大政治、文化影响,提高国际地位。

出口教育服务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强对他国文化的包容性,既吸收境外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也向世界传播了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利于文化控制,促进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教育服务提供国可以通过教育服务贸易吸收国际优秀的学生和学者,有助于学术的发展和国际中心的建设。对于教育服务接受国而言,可以通过教育服务贸易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缩短发展的时间。而且教育服务贸易还常常导致研究方面的合作与技术转让,促进经贸关系的发展。

阅读链接

教育服务贸易--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

自美国20世纪末金融海啸及几年前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虽然屡屡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在此期间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非但不受影响,更是逆势而上。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促使教育国际化程度增强,形成了以学生和教师流动及校际合作办学为主要模式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教育市场”。

仅以出国留学为例,国际权威统计表明,2007年全球共有280多万留学生,在2010年约增加到330万,预计2020年将增加到580万。

澳大利亚38所大学联合组成的教育国际开发署(IDPEducationPty Ltd)的预测最为乐观,称到2025年全球留学生规模将翻两番,总计约720万。

对我国来说,有研究指出在这十余年来呈现的则是“挡不住的‘留学热’爆炸式增长”,而且呈低龄化和平民化趋势。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其中国家公派1.28万人,单位公派1.21万人,自费留学31.48万人;自费留学比例高达92.67%。北美和西欧吸引了185万外国留学生,美国一个国家2010-2011年度外国留学生就达723 237人,而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地区,占国际留学生总数的32%,其中我国(22%)成为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派出国。这一组简明数据足以显示“境外消费”这种重要跨境教育需求呈现“井喷式”快速增长的态势。

……

总体来看,虽然美、德、法、日等国既是留学生输出大国,又是留学生输入大国,但输出学生与输入学生规模不成比例,输入规模远远大于输出规模,因而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大赢家,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0-2011年度,外国留学生仅向美国大学支付的学费就高达143亿美元。再加上生活上的各种花费,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总值高达202亿美元。作为留学生主要输入国,紧随美国之后的英、法、澳、德、日、加等国,也赚得盆满钵满,难怪澳大利亚政府坚定地声称,他们不会对留学产业轻言放弃,因为仅2009年留澳学生对澳经济的贡献总值高达160亿澳元。

资料来源:张杰庭,《鼓励民办学校参与竞争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2012.03.12,http://www.crhsi.com.cn/News/show/id/17289.html(有删改)。

[1] 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教育研究,2003(1):44页.

[2] 白远.首都教育服务贸易报告2009.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10页.

[3] 周密.美国教育服务出口.2012.04.03,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f/2010.11.25/868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