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概述(1 / 1)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通过金融服务业开展的跨境贸易。金融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金融服务附件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向金融人提供的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与保险相关的服务,以及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二、影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

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规模越大,它对国际金融服务,如贸易结算、融资、货币兑换、风险管理等的需求就会越高。现代国际银行服务本身就起源于近代商业资本的全球扩张。

(二)国际产业资本的扩张规模

当一国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向外扩张,如在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建立销售网络,以最小的边际成本获得最大利润时,就会刺激产业资本输出国的金融机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服务。我国的许多外资银行就是伴随外国产业资本在中国投资而进入的。

h4}(三)国际货币市场实际汇率

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外国金融直接投资的实际收益,一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一般会增加国际金融服务对该国直接投资的规模。

(四)一国国内金融服务市场规模

一国国内金融服务市场规模是决定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就金融服务贸易而言,一国的金融服务市场越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多,在法规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就会越吸引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入。

(五)交易国银行现行利率

交易国银行间实际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流向。投资者会在东道国国内实际利率与投资来源国利率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根据预期收益率的大小决定资本从东道国流向母国或者从母国流向东道国。

三、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的作用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境外资本流入

从宏观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伴随着外国资本的流入。外国资本的流入对所在国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例如,我国的对外贸易额2010年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增长了42倍多,同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了52倍多,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外国银行在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几乎为零,已发展到了目前全面、深入地进入和扩张局面(见表5.1、表5.2和表5.3)。

表5.1 1985-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利用外资一览表

续表

表5.2 在华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截至2010年底) (单位:家)

表5.3 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数与资产情况(2004-2010年)

对于金融业而言,引入国外竞争,首先有利于所在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育。外资银行所带来的代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先进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水平,可促进所在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3.有利于东道国金融监管标准国际化

引入外国金融服务有助于东道国推动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例如,开展国际银行服务贸易,必然要求所在国银行业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消极作用

1.有可能威胁东道国金融和经济安全

外资的进入,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或流出,会通过汇率、利率波动的形式,对一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在所在国自身经济体系、金融体系不健全,存在隐患的情况下,汇率、利率的大幅波动,更会威胁到所在国经济的稳定。20世纪末期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一再印证了金融开放的双刃剑效应。

2.有可能冲击本国相对弱小的金融企业

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给所在国的银行业带来激烈的竞争。如果本土银行业弱小、落后,又不能积极正确地应对竞争;政府又不适当地加以保护、调控,外资银行就会凭借其资本和管理技术优势,逐步侵蚀本土银行的市场,挤垮甚至吞并本土弱小银行,从而控制所在国的金融业。

阅读链接

外资银行着眼于中国的未来

据普华永道(PwC)的测算数据,到2023年,中国将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业市场,较先前的预测提前了20年。这反映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世界经济放缓,而中国的增长远比发达国家更稳、更快。根据中国银监会(CBRC)的数据,以资产规模衡量,外资银行2010年的市场份额为1.8%,低于2007年的2.4%。花旗是一直在努力绕过在华业务限制的外资银行之一。外资银行在中国本土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20%,但花旗率领一个由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在2006年获得了广发银行(GDB)的管理控制权,让这家中国银行从一家负债累累的机构,变身为中国第16大银行。同时,花旗于2007年在中国注册了自己的法人银行,并注意到监管者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完善的担忧,在北京和上海这些熠熠生辉的办公大楼之外,在一些较小城镇开设了一系列分支机构。花旗在全球8个地区开设了“中国柜台”,非洲有3家,中东有1家,为中国大型客户提供服务。

资料来源:欧阳德,《在华外资银行着眼于未来》,梁艳裳译,《金融时报》2011年12月20日,分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