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学生对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概念经常混淆,对它们的区别有疑问,这一部分就阐述两个专业的主要区别。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专业差别
总体说来,我国的大学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已注意到其管理学科的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与能力,将来能够在大型企业做管理岗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注重经济学科,注重基础贸易岗位的培训。
现以美国为例,美国各个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各自的特色,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风格,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甚至美国很多的大学没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毕业去向,给学生留有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如马歇尔商学院全球管理(Global Management)专业简介中提出:此专业是为那些“今后打算在跨国公司中就业的学生”开设的,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分析能力;斯特恩商学院对其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专业的介绍是“使学生具有独立调查、客观思考问题、分析信息和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并能熟悉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有关概念、方式和原则”,强调学生的经济和政策分析能力;沃顿商学院认为从其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进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并有能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工作”,强调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排列为:第一位是思想品德。排列顺序包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互助、主动合作;谦虚友善、待人真诚。第二位是基础能力。排列顺序包括:熟练听说读写英语、操作计算机;部分单位要求懂得计算机编程;其他还有数理、统计、人文、自然科学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第三位是专业能力。第四位是创新能力。因此设计注重基础能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体系的专业差别
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教学基本上都由归属经济学科、管理学科、文学(外语)学科的课程构成,但偏重情况区别明显。综合大部分院校,两个专业的主要课程作如下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贸制度、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外经贸英语函电等。其中经济学类科目多于管理学类科目,更突出经济特色。
国际商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会计学、运筹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国际采购管理、投资项目评价、国际投资学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务统计、管理学原理、营销学原理、国际营销学、供应链原理、国际商法、贸易融资和保险、贸易和海关管理、商务分析、国际贸易项目分析、商业物流学、管理会计、组织与环境、国际管理、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战略分析与决策等课程。其中经济学类科目少于管理学类科目,更突出管理特色。
可见,国际商务专业的管理学类课程比例要高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应课程比例,而国际商务专业的经济学类课程比例要低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应课程比例。据统计,绝大部分设置了这两个专业的院校的课程比例都符合此种规律,这也印证了它们各自的专业归属。
综上所述,加强基础能力教育,加强管理知识与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选择性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教育是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特色的方向与原则。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可以归纳为宽口径、重管理、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