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无边的高三暑假(1 / 1)

高考过后的暑假,是中国孩子最为期待的一个暑假,不仅假期长(将近三个月),而且还没有任何作业。远离沉闷的教室、远离呆板的书桌、远离头疼的课本,孩子们终于可以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假日生活。

虽然依依比大多数孩子少接受两年这样的应试教育,虽然她比很多孩子玩的时间都要多,但是高三这半年的苦学,也确实把孩子累得够呛,80多天的假期,孩子像放飞的鸟儿,可以尽情地自由地翱翔……

高考结束第二天,依依就飞赴山东烟台探亲观光,10天后回来填好志愿,我带她先到吉林市郊山上采野花,松花江观看河灯,而后我们回到老家的庄园——东园。

在东园的日子里,孩子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除了在室内上网、看电视、看书外,就是到各个园区喂小鸡、小鸭和小鱼,赏花除草,摘香甜可口的甜瓜或脆嫩的黄瓜吃,到村中找小伙伴去野地闲游……

当然,作为一个爱好文学的准大学生,玩耍不是唯一,她还要写作,写她的新书《一路玩来是长大》。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玩,孩子用欢快的笔调讲述自己的快乐成长故事。这期间,依依还参加了她侄女的婚礼、同学的升学宴;教授我编辑视频资料;为县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笔会和我的同学会做会务接待,负责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

通过多日乡村生活体验,她还用自己的笔描写了小村之美和天之净:

六月带着高考的灰暗轻轻拂去,我带着城市的喧嚣匆匆赶来。在老家的日子里,我不光是静心写稿,整理我“一路玩来是长大”的成长经历,还忙里偷闲地尽情享受乡村带给我的安静与美好。

安逸清净的村庄,空气清新得犹如纯氧,没有一丝人类社会独有的工业杂质。抬起头隔着透明的空气层,可以看到纯净的天空,淡蓝色从眼眸中直接渗入心田,温暖了心里的每一个角落,净化了心里的每一粒尘埃。

天之净,始于晨。

清晨,日光初照,村中寂静但充满生机。视野中失去了高楼林立阻挡视线,更不存在污浊空气降低能见度,一眼可以望到天边。而且,早晨的天空中多数是看不到云的,那才是真正的万里无云。一望无际的天空像一块干净的淡蓝色幕布,没有一丝一隅的遮拦,没有一点一滴的瑕疵。天之净到连阳光都可以用“清澈”来形容,每一缕阳光温暖柔软,均匀地洒在天空中,为眼中的整幅画面增添了完美的饱和度。

即便是有云,那云朵也必定是洁白无瑕的,色泽纯正的白玉也要退居其次。阳光下的云质感貌似优质的棉花,紧紧地缩抱成一团,让人看了有想飞上去捏一捏的冲动。淡淡的几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之中,明媚的阳光恰到好处地打在云端,缠绕于天际。可谓:晨,清于早,净于天,美于心。

天之净,亦净于昏。

黄昏,日落西山,万家灯火影影绰绰,鸡鸣犬吠渐渐消退,乡村特有的静谧与祥和悄悄爬上屋檐。占据有利地形对于观赏美景是至关重要的,站在村后的高地上,向前望可以俯瞰整座小村庄,将家家户户收于眼底。

转过身,即是一片广袤的花生田,从油绿的花生叶可以看出今年花生的良好长势,养眼的绿色涂满了地面,像一块巨大又厚重的毛毯铺在眼前。模糊的地平线呈弧状出现在远方,它划分上下,但衔接天地。沿着绿油油的花生田向上看去,晚霞殷红包裹着落日喷薄。整片天空被血染成红,但并不是浑然一体、成色一致的单色红,而是层林尽染、层层嵌套的3D版,像一滴鲜红的浓墨滴入宣纸,从中心慢慢渲染开来,由浓至淡,直至一丝红晕拂过边际。红日边,偶尔几只归雁飞过,好似一幅动态的“落霞与孤鹜齐飞”,虽没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但这般唯美的画面已经足以净化心田,净心如天。

天之净,昼夜更替,昼即晨昏,夜即星辰。

夏夜,星辰月影,万籁俱寂。乡村的路边没有昏黄的路灯,街头没有闪亮的霓虹,空气中没有混浊的工业废气,这使得星光格外明亮,星空璀璨迷人。仲夏,夜风微凉,风动草香,坐在庭院中,看星辰闪烁,真是件惬意又怡神的乐事。

深邃的夜空中,作为只能辨认出几个广为人知的星座的“业余天文爱好者”,面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群星,只好带着一丝愧疚贪婪地欣赏它们的光芒。长时间注视着夜幕,有一种被星空抓住的错觉,视线已经不舍得离开这幅美丽的画,星罗棋布的繁星像网一样罩住了眼球,星斗在撒下巨网的同时,还将点点星光洒在心里。星语星愿,星辰星盘,星星生辉,星夜净天。

天之净,始于晨,亦净于昏。昼夜更替,昼即晨昏,夜即星辰。天之悠悠,净如璃琉,晨昏昼夜,难分春秋。

此间,我还带依依经过4天跋涉,行程1300公里,游历、参观了吉林松原查干湖风景区、吉林白城查干浩特风景区(团结湖)、内蒙古民族纪念馆、内蒙古兴安盟博物馆、乌兰浩特成吉思汗大庙、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湿地草原、通辽科尔沁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月亮泡、洮儿河、霍林河、辽河等地。

与快乐相伴的还有观看奥运比赛,孩子观看了很多她喜欢的比赛项目,在电视机前为中国健儿加油,每当看到中国获胜,她都忘情地欢呼。

在充实而快乐的玩耍中,在期盼与等待中,依依接到了黑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8月月底,带着快乐揣着自信走入象牙塔……

依依在查干湖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