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出版(1 / 1)

2009年金秋,刚刚迈进高中校门的女儿,收获了她的第二部著作——《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这是一部反映依依初中生活的纪实作品,是继畅销书《玩过小学》后,推出的又一部快乐成长书籍。

依依在这部书中用她那尚有几分稚嫩的笔触,以“兴趣高方法妙成绩佳、喜自立爱自理能力强、花样多品种全心情好、少年渐远童年快乐依然”为题,全方位描述了自己多姿多彩的初中学习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孩子乐趣无穷、收获无边、感悟无限的“玩”与“学”的世界。

我为这部书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有删节):

捧着女儿范姜国一(依依)的这部书稿,我十分欣喜,因为我既看到了女儿快乐成长的足迹,又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成果。

这是依依继三年前出版《玩过小学》后,推出的又一部快乐成长作品。

《玩过小学》的推出,受到了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很多人认为:范姜国一是天才、是神童。其实不然,她和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普通,只是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别。

那时经常有媒体的记者和家长问我:孩子这么小上初中能跟得上吗?你不担心吗?在小学可以玩过,而要上了初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到初中还能玩吗?

第一个问题我曾半开玩笑地回答:我担心的是别的孩子能不能跟上她(范姜国一),因为我心里有底,孩子的底子好,加之兴趣高,如果再掌握些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她一定能学得不错。

第二个问题我在孩子小学毕业时就与她说过,上了初中就不能像在小学这样玩了,课程多了,要学的内容也多了,需要占用的时间势必也多,所以玩的时间要逐渐减少,但是爸爸向你保证:你依然是中国初中生中玩耍时间最长的一个。

三年滑过,一切皆成现实。

当初,我提出“快乐教育”,并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否定我的举动,甚至认为我疯了。“苦学死学都考不好,玩能玩出好成绩?”质问声是一致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执着地走我自己的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我的“三三”教育理念和“2.5-0.5>3”的教育思想。

我用“三三”教育理念使女儿三年半玩过了小学,如今我用“2.5-0.5>3”的教育思想,又使女儿两年半快乐地走过了初中。

通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的理念不是美丽的幻想。女儿不仅尽情地玩过了小学、初中,而且具备了较强的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了创新意识、求异思维等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女儿在快乐的玩耍中,越玩越灵巧,越玩越自信,玩出了“三高”——高分、高能、高品。

有些人一听说我倡导快乐教育,就认为只注重孩子的快乐玩耍,而忽略孩子的学习,不注重孩子的分数,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所倡导的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快乐教育也罢,素质教育也罢,都不是不管学习不要分数,而是科学地学习,淡化分数。

我对依依的学习要求是:第一要学会基本知识,第二要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至于分数和名次我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告诉她不要扯班级的后腿,要保持中上水平。我虽然也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希望孩子考满分得第一,可我从未要求她考多少分得第几名。结果呢,她一直处于班级的前几名,最终以化学成绩年级第一(全年级4个班,近200个孩子),总分年级第十二,为她的初中学习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就是我所说的高分,不是最高,而是较高。因为分数差几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对孩子的成才影响不大,关键是要孩子“学会、弄懂、能用”。

“能力是生存之本”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我本人就是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具有一定生存技能的人。

由此,“高能”注入了范姜国一的血液里,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一切便利,培养拓展她的综合能力:洗衣、买菜、做饭、修鞋,就连针线活也能做;我讲课需要课件她给我做;电脑出了问题她来做系统维护;清明乡下祭祖,故里探望奶奶,女儿做了爸爸的特使。

如今不满13岁的女儿,已经是我得力的小助手了。她的学习、语言表达、写作、自理、创新、适应、交际等能力及心理素质远超同龄孩子,甚至有些大人不能做的事情,她都能做好。随着各种能力的日渐提高,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

再说说“高品”。

前段时间,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郭铭采访时,我曾说: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人格残缺的人,这样的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学识多大的本事,都不会获得大成,也不会赢得他人。而谦和忍让这种美德,它既可以拓宽人生的厚度,也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无论物质多么富有,勤俭都是一种美德。治家勤俭可以积富;治国勤俭可以蓄强。一个坚强的人,才能在人生大路上走得更稳健,更久远。一个既有完整人格,又深谙谦和之德、节俭之道、坚强之能的人,那么,他定能走出一条多彩而美好的人生之路。

所以,我十分注重女儿品行的培养。我们培养领导干部,经常提到一句话——德才兼备。就是说仅有才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其实,就品行而言,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行,否则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依依之所以孝顺长辈、知道感恩、勤于助人,都是我对她品行培养的结果。

孩子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我们做家长的就如画家、雕刻家,你涂什么颜色,他就什么颜色;你刻成什么形状,他就什么形状。是否高分,有没有高能、高品,都源于做家长的这双大手(教育思想)。

如果您从头到尾读完了这本书,您就会发现我的女儿范姜国一,并没有一个个耀眼的成功故事,我更没有“培养神童”、“以上名校读哈佛为成功标准”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是平民化、大众化的教育,我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适用于所有孩子,那就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最后,愿孩子们在分享范姜国一的快乐故事的同时,也像她一样快乐地成长,在成长的路上撒下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