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走过初中三年(1 / 1)

初中三年,一路走来,女儿收获了快乐,我收获了幸福。

这三年,我们父女俩经历了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被我们战胜了,因为我们一直坚信:走过去前面是个天,耕耘自会有收获。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开始就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路,怎么走,能走到哪,在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未知数。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不到下一秒,永远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

女儿初中这三年,只是我们各自人生的一小段路途,路虽短但却充满险阻:未上初一,从原来的快乐三口之家,变成孤苦的父女相依为命;初二,组建新家,迁居到异地;初三,新家解体,再移他方。就这样我们从山东烟台到辽宁大连到沈阳再到吉林长春,初中三年就读三所学校,而且还是不同城市的三所学校,这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是少有的经历。

初中的第一年我们是在大连度过的。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我与其有过五段渊源。大连是我第一次观海的地方,也是我遭受屈辱的地方,是我守卫过的地方,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

第一次踏上这方热土,是17岁那年的春夏之交,那是我多次与父亲抗争后的第三次出走。刚下火车,还没来得及看一眼我心中美丽的城市,就被“请”进了车站派出所。民警从我的包里翻出来两捆崭新的一元纸币,他们怀疑这钱是我偷来的,所以把我关进了收容所。每顿一个窝头一小碗菠菜汤,伴我度过了7天的苦难生活。直到在弄清楚那钱是我从家里偷拿的后,他们才肯放我出来。就这样,与大连的第一个照面,它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断没想到,半年后我竟再次来到大连,而这次是穿着军装意气风发地来的,收容所是不敢再关我了。到达大连的当晚,在军港俱乐部吃完晚饭后,我们就被“装”进登陆艇运走了。等睁开眼时,我们已经成了小岛的主人。看一眼美丽的大连的愿望,直至一年后的一次腿伤住院才得以实现。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我与大连就常来常往了。

第三次和第四次与大连的亲密接触,在前文中都提到了,分别是在《半岛晨报》和《现代女报》做编辑、记者期间,主持“东子心理热线”电话和专栏,为读者答疑解惑之时。

最后一次,就是我离婚后,和女儿在大连的那一年艰苦岁月,怎样艰难又如何困苦,有兴致您还是看看前文吧。苦总是与乐相依相伴的,这座城市在留下我们心酸泪水的同时,也储存了诸多关于幸福的记忆。

一年后,我拉着孩子的手离开了大连,来到了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初二的生活在这里开始。相对于大连,我对沈阳的了解比较少,但屈指算来,竟也是五进五出:去大连的那次出走;在部队时的一次探家;为了写作体验生活;与依依签名售书。

为了让依依尽快熟悉并喜欢这座城市,我经常在周末带孩子游走于沈阳城里城外,既有像中街、太原街、北行、五爱市场一样的现代商业街,又有东陵、北陵、新乐遗址、张氏帅府、故宫这样的古文化遗址,还有棋盘山景区、世博园等现代游乐场所。

初二这一年,就像歌中唱的一样:“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曾经沧海,这也就不算什么了。

从大连到沈阳,再一路向北,我牵着孩子回到了长春,为什么说“回”到长春呢,因为之前,我和依依曾在这里生活过4年多。再一点,长春是吉林省省会,我是吉林人,回到长春就算回到故乡了。

第一次足落长春是12岁那年冬天,是我年少时的第一离家出走。步行10多华里后,我来到了公社所在地,坐上了赶往县城的大马车。在县城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到长春下车后,在通过地下通道出站时,由于人多拥挤,三行两转,我又回到了站台。不知过了多久,我“摸”上了开往吉林市的火车。这就是我第一次到长春,踩在这方土地几个小时,却不知道“长春”什么模样。

第二次来长春是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两三年内多次到此。一来是参加吉林大学自学考试学习;二来因为经常需到长春办事;三是看望我的战友和文友。无论以哪种方式来长春,我都只是一个过客。

2000年初秋,在外漂泊了十几度春秋的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再次踏上了长春的土地,回长春的1000多个日子,一如在以往的城市一样,继续扮演“记者”、“主持人”、“大学教师”、“心理医生”等多种角色,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各色人等打交道。

后来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我带着女儿来到在山东烟台教书的妻子身边,时隔四年,我带着我的孩子,再次回到我的家乡——长春。树高千尺,终将叶落归根,走遍华夏,这里才是我们的家,长春驻足,停止了漂泊的脚步。

前些年的长春生活,依依还小,只是依稀有些记忆,这次回到长春她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这里有她的儿时伙伴,有她的同学,还多了一份亲情(侄儿国辉在此安家),与其相伴一年多的丹丹姐也来长春读书,吃着家乡菜,听着家乡音,我和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在长春,依依经常去的是新天地购物中心,那是长春市最大的室内购物公园,内含游乐园、旱冰场和商场,还有蕴涵威尼斯风情的水街。最初是我领孩子去,后来是她丹丹姐陪她去。孩子开心地学着,快乐地玩着。

初中三年,就这样与女儿一路走过,品味心酸,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