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松薄云天有深根(1 / 1)

“性格决定命运”,丽莉关爱他人的性格和善良品质,决定了她能在最危险的瞬间,做出舍身救学生的义举,而这美好品性的形成,就来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的慢慢积累。

一、母爱的缺失让她格外珍惜幸福

1984年1月19日,丽莉出生在佳木斯市郊区松江乡兴国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张爱东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母亲没有工作,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丽莉却跟着父亲提早接受了教育。三四岁时,父亲上课,丽莉就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他讲课,下课了就跟学生们在一块儿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

转眼丽莉六岁了,该上幼儿园了,但是父亲张爱东和妻子却有些犯愁,两人都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让两人意想不到的是,六岁的丽莉像个“小大人”似的跟爸妈说自己能骑自行车去上学,让爸爸妈妈别担心。刚开始,张爱东还有些担心,说要送她,但丽莉坚持不让送,后来发现丽莉完全驾轻就熟,才放心让她一个人上学。

丽莉上小学期间,父亲调到郊区纪检委案件科工作,需要经常下乡,丽莉母亲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无论冬夏都要起早贪黑地骑着“倒骑驴”走街串巷卖水果,因此,经常是把丽莉一个人留在家。懂事的丽莉并没有哭闹,每天早上她自己准备早饭,然后收拾书包去上学,晚上回来做好了饭等着妈妈回来吃。

丽莉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到妈妈卖水果的地方帮忙,看到妈妈每天冻得哆哆嗦嗦的非常辛苦,丽莉非常心疼。妈妈让丽莉吃个水果,懂事的丽莉总是把水果拿在手里舍不得吃。也许就是从那个年龄开始,丽莉养成了自立的习惯。

家里有爷爷、爸爸的教育,又有妈妈细心的呵护,丽莉是多么幸福的孩子。然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0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丽莉正在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突然接到家里传来的噩耗:丽莉的母亲查出得了癌症,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听到这个消息,丽莉不顾一切赶到妈妈的病床前,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她,每天都要给妈妈端屎倒尿,按摩洗漱,陪妈妈聊天,缓解她的痛苦,有时还要赶回家给妈妈做几个可口的饭菜。

尽管很累,但是丽莉没有耽误学习,有时候趁妈妈睡着了,丽莉就马上拿出书看两眼,晚上更是学到很晚才睡觉。有时候妈妈半夜醒了看到丽莉还在学习,就心疼地跟丽莉说:“别熬太晚,对身体不好。”尽管丽莉竭尽全力地照顾妈妈,但是死神并没有可怜这个孩子的孝心,半年后,丽莉的妈妈还是去世了。

失去母亲,对于丽莉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妈妈出殡那天,她趴在妈妈的灵柩前哭了好久好久。之后的几日,丽莉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从没见她再大声哭过,还常常安慰爸爸和姥姥要想开些,但是到了晚上,她怕爸爸听到,总是跑到阳台上一个人默默地抽泣。这一幕让偶然来丽莉家住的表姐于彩云看到,这才知道,丽莉的坚强是希望给家人安慰和力量,实际上她比谁都需要安慰。

尽管心里万分悲痛,丽莉却没有颓废下去,她收拾起了悲伤,带着母亲的遗愿,全力备考,最终顺利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也是从母亲去世那天起,在丽莉的皮夹里就收藏了一张母亲在世时照的全家福,现在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了,但是依旧平平整整,在照片的背面有一行模糊的小字,上面写着:“我和爸爸相依为命”。

在读大学期间,丽莉担心爸爸的生活,于是给爸爸打电话的次数多了,跟爸爸聊天的时间也变长了,她最关心的是爸爸的身体,叮嘱他要按时吃饭、注意健康,还时不时地讲讲自己在学校的趣事,逗爸爸开心。放寒暑假的时候,丽莉回到家会包揽所有家务活,不让爸爸动一下手,有时候赶上张爱东需要下乡,丽莉还会给爸爸准备好干净的衣物带着。

大三那年,丽莉利用课余时间找了份家教,希望能赚点零用钱。她早出晚归,有时候困得坐在公交车里都能睡着,但是她没有放弃。到爸爸张爱东生日那天,丽莉用做家教的钱给爸爸买了一块手表,她对爸爸说:“希望每一分每一秒,我都陪伴着您。”

大学毕业,丽莉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佳木斯工作,回到父亲身边,尽作为女儿的孝心。刚参加工作那年,丽莉每月的工资并不多,但她在领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张爱东买了一双鞋、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说:“爸,以后我养你,不用你给我钱了。”

对于姥姥,丽莉既扮演着孙女的角色,又扮演着女儿的角色,她跟姥姥说:“今后妈妈没有来得及尽的孝,我替她尽。”这份承诺丽莉这么多年一直履行得很好。一有空丽莉就到姥姥家报到,替姥姥收拾屋子、擦地板、做饭,坐在沙发上给姥姥讲各种笑话逗她开心。给姥姥买生活用品,逢年过节给姥姥买礼物,这些都成为丽莉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丽莉结婚之前,特意到商店里找了好长时间,给姥姥挑了一枚金戒指。回来后丽莉亲自给姥姥戴上,说:“姥姥,我就要结婚了,谢谢您生了我妈妈,没有您就没有我妈妈,没有我妈妈就没有我,现在妈妈不在了,我替妈妈给您尽孝。”从那以后,姥姥就一直戴着那枚戒指,从来不舍得摘下。

母亲的离世,让丽莉更加懂得珍惜幸福,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光。2008年10月2日,丽莉在日志中写道:

“吃过晚饭后和爸爸一起散步,看着夕阳一点一点沉淀自己用心积攒的绚丽,慢慢地消逝于我们的视线。喜欢和爸爸在日光西下的时间漫步街头,即使两个人默默不语,在我看来却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这种带着缺憾的幸福,没有让丽莉淡忘深爱自己的母亲,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里。

“试想,如若妈妈还在,红日背景下的三口之家该是一幅怎样的人间美景?曾经很讨厌父母口中的柴米油盐,讨厌琐碎乏味的日常生活,讨厌每日的平淡无奇,更讨厌父母之间不时的争吵。可是不知何时,我所讨厌的曾经,却在我的年龄中得以升迁,并随之转化为我如今视若珍宝的幸福。”

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1999年,15岁的张丽莉从佳木斯市第三中学毕业,在填报志愿时,丽莉认真地把依兰师范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的报考栏里。在依兰师范学校期间,丽莉作为班级的文艺骨干,一直是班级和学校的活跃分子,唱歌、跳舞、组织活动,丽莉样样都做得出类拔萃,同时,她的热情和认真也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1年,学校要组织大型运动会,比赛期间要有舞蹈等节目助兴。当时的班主任周艳秋把这个任务交给任班级文艺委员的丽莉。丽莉接到任务后,开始找音乐、设计舞蹈动作、协调排练场地,并在班级组织了十几个男同学和几个女同学开始排练。每天她要带着同学们趁着中午放学或者晚上吃饭的时间抓紧排练,有时候排练得很晚丽莉就顾不上吃饭。不整齐要再来一遍,忘记动作要再来一遍,没跟上音乐要再来一遍,即使是都过关了,丽莉说要不咱们再巩固一下。为这,这些男同学不干了,他们找到周老师,跟老师说,这只是个助兴表演,不涉及奖项问题,不用这么认真。

当时,周老师听到大家的反映,觉得也有些道理,就跟丽莉说:“丽莉,咱们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这么认真,有个气氛就行。”丽莉听到周老师的话,半天没有吱声,不一会儿眼圈竟然红了。看到丽莉这样,周老师心疼了,不住地劝她。等丽莉慢慢平静了,她跟周老师说了一句话,让周老师至今没有忘记,她说:“老师,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少女时代的丽莉

结果,在运动会期间,丽莉组织排练的舞蹈很受欢迎,一到比赛间隙就出来表演,运动会的气氛被带动得非常好,为此,丽莉所在的班级还获得了运动会期间的精神文明奖。

除了参加唱歌跳舞这样的文娱活动,丽莉还很爱好文学,班级里订阅的《青年文摘》等刊物,其他同学很少看,而丽莉却总是爱不释手,一遍一遍地翻阅,一字一句地摘录。因此丽莉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学校为鼓励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要求每个班级一周定量上交一些好的作品,写得不错的,可以刊登在学校的校报上,或者在间操时间的广播里播放,被选中的班级会得到学校的相应加分。对于写稿子丽莉更是格外认真,每个字都要精雕细琢,力求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她的稿子百分之八九十都会被选中。有时,班级的稿子总是不能中选,组织写稿的宣传委员就得求丽莉写篇稿子交上去。

丽莉性格热情、爽朗,在她周围总是有很多朋友和“哥们”。刚入学的时候,同学们要听英语听力磁带,但是,孟凡森没有录音机,于是他问丽莉能不能借他。当时孟凡森和丽莉还不熟悉,丽莉坐在第三桌,而孟凡森坐在最后一桌,但是丽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丽莉拿回录音机,发现里面放的竟然是歌曲的磁带,于是,她找到孟凡森,跟他说:“我借给你是让你听英语学习的,你怎么能听歌呢?”孟凡森也自知理亏,笑呵呵地说:“我错了,我错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丽莉和孟凡森成为了“好哥们”。

丽莉在同学中人缘很好,一方面是因为她有着男孩般爽朗的性格,爱唱爱跳,是班级的开心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有着女孩子的细腻,懂得关心身边的同学。

当时班级有两个男同学抽烟被学校抓住了,按照学校的规定,要缴纳500元的安全防火抵押金,如果以后不再犯了,毕业之后就还给学生,但是一旦再抓到,这钱就拿不回来了。被罚了500块钱,这两个男同学当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为了维持生活,这两个同学不敢花钱去食堂吃饭,就让班级同学从食堂带两个馒头回来,再找班级谁没有吃完的方便面调料,用水冲一下,就着馒头吃。丽莉知道了这件事,就跟另外一位女同学李洪艳商量,一起买了一箱方便面给这两个同学送去了。要知道1999年的时候,一箱方便面的钱对于丽莉这样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后来,丽莉专升本考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接着又参加工作。虽然从依兰师范学校毕业很多年了,但丽莉还会经常给周老师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跟老师聊一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问问老师身体怎么样,叮嘱她要注意休息,什么也没有身体健康重要。

“11号的早晨,我听新闻里说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那个老师叫张丽莉,当时心就咯噔一下,等看到照片就确认是我的学生,但我仍不愿意相信。我立即给丽莉父亲的朋友打电话询问,得到确切答案后,我傻了,心里特别难过。”回忆起刚知道丽莉出事时的情景,周艳秋老师的声音有些颤抖。

“丽莉出事后,有很多人说我是英雄的老师,说我应该感到荣耀,但是我一点都不感到荣耀。我想了很长时间,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对丽莉的感受,后来,我觉得这个词应该是——‘痛惜’,丽莉长得漂亮,笑起来一脸的阳光,眼睛大大的,非常突出的是一双修长的腿,在我们班女生中个子算非常高的。每每提到丽莉的这种残缺,想到丽莉的腿没有了,我内心的感受不是我是英雄的老师,一瞬间都没有。听别人说为丽莉感到骄傲,我不这样想,我对她是敬重。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能不能做到。”

三、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2004年,张丽莉顶着母亲离世的巨大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大庆师范学院(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03级的本科专业。刚一入学,她就很快融入到同学们当中。

苏永华是丽莉的同班同学,丽莉给她的第一印象是特别开朗。“刚入学时,她来得比较晚,父亲送她来的,刚一进门她就主动笑着跟我们打招呼,一会儿就很熟悉了。我跟她一起去领被子和行李,一路上我们聊得特别好,她给我的感觉是很容易接近,而且心思很细腻。”

在生活中,丽莉从不吝惜她的笑容和善良,她热情地跟同学们聊天,谈学习、谈理想、谈有意思的事,很快,丽莉就成了同学们的“开心果”,她总是能感染周围的人。有时候丽莉看到谁不开心了,或者心情不好,就主动找她聊天,逗她开心,帮她想办法;班级里有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她总是把自己喜欢的衣服拿给她穿,还经常买一些吃的给她,生活中也会格外地关心她。

在大学期间,丽莉是学校心理健康协会的会员,在学校中有同学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丽莉就用学到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这些同学排解困扰。她会亲切地叫女同学们为“亲爱的”,刚开始还有人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后来大家都了解,这样一位热情、温暖的女孩,是真心地这样称呼身边的人。

在大学期间,丽莉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她学习的30多门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的就占了18门。文学院院长邓福舜找出了当年丽莉的两份试卷。古代汉语试卷得了96分。在唐宋诗词鉴赏课的试卷中,张丽莉的文章《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得了98分。这样的成绩在文学院的课上是很难得到的。这样出色的成绩,丽莉不是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是靠平常一点一滴的积累。大学的课余时间很丰富,但是丽莉没有浪费,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她定期看一些文学经典著作,加深自己的知识涵养,还涉猎了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书籍。没事她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上自习,晚上回来,她的书桌上的台灯也要亮到很晚。

丽莉平时很要强,做任何事都不服输,别人能做到的,她也要做到。吴海波是丽莉的同学,他说:“我记得体育课上,老师让两个人搭档对垫排球,我们是搭档,我们的最高目标是100个。我们天天练习,到最后考试的时候,第一次我们失利了,差几个没有达到目标,丽莉很不服输,又一直不停地练,直到最后成功地达标,而且成绩非常不错,连老师都夸她打得好。”

贺敬华是丽莉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她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丽莉毕业时的一个小插曲:

“记得当年我指导她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问题,都修改好了,可是格式上有问题,还不是大问题,就是每段文字的开头都不是空两个格,我给她指明让她修改。她改好后打印出来交给我,我一看还是里出外进,我就有点生气,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都不能解决?我就再指给她看。我以为,她会像其他同学一样,会说拿回去再改,可没想到,她一看就哭了,说:

‘我在自己的电脑上都已经改好了,怎么一打印出来又都是错误的?’

看到她哭,我很意外,因为还没有同学因为毕业论文格式这个简单问题而哭过。我一下子就知道,她是在很认真地对待这些小问题,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不重要而忽视。我心中对她一下子充满了怜爱,抚摸着她的头安慰她:

‘别急,这种情况是会有的,而且我也因为论文的问题急哭过!’

后来她很快就把论文改好交上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之所以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细节。因为到现在,也再没有遇到一个因为毕业论文格式而急哭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