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努力研讨儒家经典,二十九岁担任江州祭酒,后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陶渊明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表现他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抨击,田园诗则歌颂劳动,赞美农村生活,同时也揭示农民的疾苦。他的诗作具代表性的有《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移居》等,其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希望子女将来能够成为很有气节和操守的人,他给长子取名为俨,希望儿子像孔子的后代子思那样继承家学。他常常写诗文教子,如《责子》一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反映出陶渊明既爱自己的儿子,又恨铁不成钢。这首诗里他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对孩子逐一地进行评议,严肃而慈爱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不要懒惰贪玩,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陶渊明虽然在诗中说到天运,但他已认识到儿子的“钝”是自己早年饮食不足使他们先天不足的缘故,并非命运的不公。但是他也并不因此而失去教育儿子的信心,他又写有《与子俨等疏》,说:“人生必有一死,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我已经年过半百,回顾小时候,家里贫困,只好到处游**。由于我生性刚烈,所以与权势不合,辞官隐居,使你们生活得不好,我对不起你们。我一辈子读了不少书,现在年老体衰,恐怕寿命不长了,你们兄弟五人,虽非一母所生,但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何况你们呢?希望你们要向古人学习,学习鲍叔牙和管仲分财无猜;学习汉名士韩元长,兄弟同居,相处和睦。你们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这样我才能放心。”
陶渊明就是这样时刻坚持对子女的教育,绝不放弃,尽了自己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