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季敬姜,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穆伯的妻子、文伯的母亲,生卒年不详。她博达知礼,熟悉国家政治朝纲。尤为可贵的是,她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方法,因此颇受孔子的推崇,在封建社会她的教育方式被长期奉为“母范”。
公父穆伯死得很早,抚养、教育儿子文伯的重任就落到了敬姜身上。她对儿子从小就严格要求,将他朝有学问有德行的方向培养。
有一天文伯放学回家,带着几个朋友回来。奇怪的是,文伯摆出一付趾高气扬的样子,要他的朋友对待他用对待父母兄长那样的礼节,进堂屋时都倒退着走路。敬姜见状很不高兴,便质问文伯。文伯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母亲说:“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出身贵族家庭的成年人就应当有这样的派头才像话。”敬姜听后神情十分严峻,毫不客气地教训儿子说:“你读了这么久的书,难道不懂得礼节吗?从前周武王下朝回宫,发现自己系袜子的带子断了,但是这时宫里的仆从都在忙着干活,为了不打断他们的活计,就自己弯下腰去将断袜带系好。正因为周武王有爱惜臣民这样的良好品质,所以后来才成就了大事。还有齐桓公,他虚心接受下属提出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听取意见,他在左右安排了很多能够提意见的朋友、谏臣,还有几十位要及时指出自己过失、错误的属官。由于虚心纳谏,他才成就霸业。周公勤勉辅政,吃一顿饭中间要停顿好几次会见客人,洗一次头中间也停顿好几次,抓住湿头发也要会见朋友。他还带着礼物多次去拜访穷乡僻壤的贤人。这样礼贤下士,才保住了周王室的繁荣昌盛。周武王这些人都是能成大事的人,他们礼贤下士,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受益匪浅。你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却将朋友当成奴仆一样看待,这样的话,你又怎么能从朋友那里得到帮助从而促使自己进步呢?”文伯听了母亲的话以后羞愧不已,忙向母亲认错。从此,他广交朋友,广求严师,对师友非常尊敬。敬姜看在眼里,非常高兴,称赞了儿子的正确行为。
在敬姜的努力教导下,文伯进步很快,他长大后便做了鲁国的宰相。在他去上任之前,敬姜指着织布机教导他治理国家的道理:“治理国家就像纺纱织布一样,关键在于调整好。”说着便将织布机的零件一一指给他看,并说明作用:“幅,这个东西用来测量、校正布的曲直,所以一定要做得方方正正,不可歪斜,只有公正的人才可以当大将。画,用来将布分为几等份,并测量长短,一个人具有这种才能才可以当官正。物,用来标出布的幅广匹长,类似于这样辨人长短宽窄的人才可以充任都大夫。梭,用于来回不断地引线,有这种与人交际才能的人可以做外交官。而综用于前后推拉,使经纬线交织得有条有理,这种人可做别人的老师。均,用于调节数量大小,有这种才能才可以任内史。轴,坚固正直,任重而道远,只有像轴这样的能担当重任的人才能做宰相。摘,卷起与舒张无穷无尽,有这样宽广胸怀的人才能位至三公。”文伯将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上任去了。
一天,文伯退朝后回家向母亲请安.见母亲正在屋子里纺线,便很不高兴地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富贵的人家,您还亲自纺线。季孙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责备我,认为是因为我不能干才使您如此劳累。”
敬姜听后长叹一声说:“鲁国看来已没有什么指望了!”文伯非常诧异,忙问缘由。敬姜说:“他们让你做官,却并没有教给你做官的道理。还是让我告诉你吧!过去的君王都选择土地贫瘠的地方让人民生活,这样人民才会勤劳肯干,天下便能长治久安。勤劳的人民才会动脑思考,才会产生善心,而过分舒适安逸的生活往往令人忘记做善事而走向做恶事的道路。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生活的老百姓往往向往安逸生活,丧失斗志,在土地贫瘠的地方生活的老百姓往往淳朴勤劳。正因为这个道理,古代的帝王天天要隆重地迎接日出,和三公九卿一块学习地德,中午时则要考察百官的政事,傍晚时又和太史、司载一起考察天文历法以及刑法的执行情况。日落之后还要监视九嫔之官准备好祭祀天地的祭品,做完这些后才能安心休息。诸侯们则早晨反省自己执行帝王命令的态度,中午检查国政,傍晚检查刑法的执行,晚上还要教谕百工,做完后才能放心。卿大夫早晨反省自己是否忠于职守,白天考察民政,傍晚订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夜里治理家政。士大夫早晨接受任务后,白天要完成,傍晚复习,晚上再检查有无过错。平民百姓,天亮起来干活,天黑躺下休息,天天勤劳工作。王后,公侯夫人,公卿的内子、命妇,士的妻子和村姑也勤谨劳作,各有各的任务。男人、女人各司其职,谁完不成就要受到责罚,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我是一个寡妇,而你地位又低,即便我们起早贪黑地干活,还怕对不住你已逝的父亲,哪还敢偷懒呢?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先人。你要我不再纺线安享晚年,我却担心你会怀着贪图享受的心思做官,因为这样迟早会引来灾祸,穆伯家恐要绝后了啊!”
文伯听后深受教育,从此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谨、正直的官,再不敢对自己放松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