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保姆是谁(1 / 1)

小妞问过我一个问题:“保姆是谁?”因为她看到好多的小朋友家里都有保姆,而我们家没有。“保姆也是姐姐,也是阿姨吗?”

我深思了半天说:“保姆就是家里的保育员,照看小朋友的。有姐姐,也有阿姨,她们是帮妈妈做事的家庭工作者。”

“可是,楼下的小朋友骂他家的保姆。我觉得那个阿姨挺好的。”小妞的话,叫我一时语塞。

孩子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受父母影响。

我很认同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父母的态度叫孩子知道保姆与自己是不平等的,这些孩子才三四岁,小小的年纪他们就知道保姆是下人,而下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小妞有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说话还大舌头,但是清楚地对我们说:“阿姨是做饭的,农村的,她管不了我,她不是我家人,是给我们干活的。”而小妞的另一个小朋友,七岁的小女孩更是一脸不屑地对我们说:“看我的姐姐是乡下人,养鸡的。”我听了,告诉他们:“养鸡很好啊,乡下人农村人特别棒,他们家里可以有一个动物园,有牛、羊、猪、狗、鸡、鸭,还有兔子。家就是公园,出门就有草地、有树,还有河。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比我们吃到更有营养的东西,姐姐和阿姨的生活可能是比我们城里人更有意思。”

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他们第一次听说农村人是这样的。

我知道,我一次性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重要的是他们的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给了孩子什么观念。

这些孩子将来会尊重人吗?会尊重劳动吗?

我们的教育常常犯错误,很多大人骨子里鄙视劳动,我们光在墙上的标语上写上“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是不够的,那是表面文章,不知道是给谁看的,而我们的言行才代表了我们的内心。

在我们的眼里,劳动是惩罚的代名词。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种地去!”

“你要是不做完作业,就擦三遍桌子。”

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会说:“啊,你今天表现真好,奖励你去参加厨房的劳动。”是我们成年人告诉孩子,劳动是惩罚,于是孩子越来越痛恨劳动。

当我妹妹在她家的天台上种上麦子和豆角的时候,我们常兴奋地对小妞说:“噢,劳动去喽!”这声音和“噢,吃冰激凌喽!”没什么两样。

小妞跟着兴奋地叫着:“我去!我去!”无论是锄草、浇水,小妞都在左右不停地忙着,我但愿她永远对太阳下的劳作有着敬意,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敬重,没有这个,我们根本无法活着。

记得我小时候,在七一小学上学的时候,经常去我们海军大院墙外的吴家场大队劳动,村子里的老大爷真是有学问的人,什么地要浇水,什么地不浇水;什么虫子是好的,什么虫子是坏的;他都一清二楚。让我们很敬仰。孩子们没有因为他的裤腿是卷起来的、脚丫是脏的、脸是棕色的就不尊重他,相反,我们觉得他很神、很棒。

当然,随着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过去,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可能再也不会把分辨虫子的好坏当成一种本领了;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头脑能换来多少钱币。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泛物质时代啊,孩子们不可能不物质化。

它不能回家了,

找不到妈妈了。

——浇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