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爱捣乱的下属(1 / 1)

“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孙子认为,作为一名军队统帅,一定要有能力使下属“唯命是从”,以达到“约束明,申令熟”的效果,这样才能保持军队作战的高效性。每个企业都有少数爱捣乱的人,或说“刺儿头”式员工,他们不服从管理、我行我素,有的还以敢与领导对抗而自鸣得意。对这样的人,管理者必要时当机立断、严惩不贷。

对于现代管理者而言,管人是调和、解决复杂人事关系的烦琐工作,因为人各有志,那些常常爱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下属自然令人头痛,难以管理。但是要使员工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你的单位或部门就是个制造是非的地方,致使员工人心涣散、工作杂乱。要做到这一点,切忌让这种爱搬弄是非的人随心所欲,理当**。

在任何地方的邻里当中,或者在任何社会团体之中,都不难找到这种人。如果允许他们为所欲为,就会对别人甚至整个团体或组织造成极大的损害。

据统计,一个群体中各种类型的人的百分比大约是这样的:

甲组:自我鼓励型的,约占5%。

乙组:接受挑战发挥自己全部能力的,约占5%。

丙组:被有领导能力的人督促才能把工作做好的人,约占80%。

丁组:难以管理并且经常给上司出难题的人,约占5%,对这种人需格外地下工夫。

戊组:完全不可救药的人,约占5%。

那部分爱捣乱的下属,就属于丁组。他们的数目虽然不多,但为害却很大,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有这么几个人,而领导又不懂得驾驭他们的办法,将会鸡犬不宁,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

所以,管理者必须根据其特点,制定对付捣乱下属的具体办法,让他们俯首听命。

【案情陈列】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手下有一员悍将,叫陈国瑞,此人原是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的手下大将。他从未读过书,性格粗鄙,从不讲什么斯文道德,开口即脏话连篇。15岁时他曾经投降过太平军,后来又投降清军,几经辗转被收在僧格林沁部下。此人个性极为强悍,只要是他想干的事,任天塌下来也要办成。打仗时,炮弹击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营房外,高叫“向我开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要说他是粗鲁莽撞之人,僧格林沁比他有过之无不及。传说僧王是个暴虐、狂躁、喜怒无常之人,听手下汇报战况也要到处走动,赞赏时不是割一大块肉塞进对方嘴里,就是端一大碗酒强迫别人喝下去;发怒时则用鞭子抽打或冲过去拧脸扯辫子,搞得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只有陈国瑞不怕这僧王,他是打心眼儿里佩服僧格沁林。

僧王死后,曾国藩接替剿捻事宜,与陈国瑞军打上了交道。当处理陈国瑞与刘铭任所统率的两军械斗事宜时,曾国藩感到只有让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地使用他。于是,曾国藩拿定主意,先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陈国瑞的嚣张气焰,继而历数他的劣迹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当陈国瑞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时,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告诉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使陈国瑞又振奋起来。紧接着,曾国藩坐到他面前,像与儿子谈话那样谆谆教导他,给他订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但是,陈国瑞的莽性难改,所以一回营就照样不理睬曾国藩所下命令。看到软的作用不大,曾国藩马上请到圣旨,撤去陈国瑞帮办军务之职,剥去黄马褂,责令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并且告诉他再不听令就要撤职查办,发往军台效力了。陈国瑞一想到那无酒无肉、无权无势的生活,立即表示听曾大人的话,率领部队开往指定地点。

所以,曾国藩以软硬兼施的办法,剃了陈国瑞这个刺头。

【妙语新悟】

由此可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面对爱捣乱的下属你绝对不能畏惧、退缩!对于爱捣乱的人,需要特殊的方法对待,而且还得予以格外的注意,因为他们具有潜在的或者实际的破坏能力。他们能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能在任何团体中制造混乱。

在这里,本书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驯服捣乱下属的技巧,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1.以严制恶。一些员工看似强横,不服管束,其实外强中干。对待这类人,你大可以对其严厉一些,用不了多久,他自然就老实了。

2.以懒制懒。将两个懒散的员工放在一组,给他们下硬指标,完不成任务都得受罚。如此一来,二人谁都没有依靠,想偷懒都难。

3.以能制能。赵某很有才华,于是眼高于顶、傲气十足,经常流露出对领导的不屑之意,于是老总将其交给一名精明强干、足智多谋的中层领导管理。果然,他的傲性慢慢被磨钝了,成为一匹驯服的千里马。

有言道:“管人的工作是最难的。”作为管理者,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构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及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我们需要像曾国藩一样,调动自己的智慧,对症下药,将那些难以管理且又举足轻重的员工团结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