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执行成为一种文化(1 / 1)

孙子认为,只有严明法纪,才能整肃全军。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良好的执行力必须以相适应的结构、流程、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能力为基础。说到管理,无论管事还是管人,都是立足于“管”。管理者必须紧抓不放的一个原则,就是做到令必行、禁必止,也就是执行力。只有这样,企业的主导思想才能迅速化为员工的具体行动,领导者才能管出效率、管出成绩。

对一个特定的管理者而言,执行力主要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完成”的态度和行为;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等。

大部分管理者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但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却都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得以执行。要改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个部门的领导者身上。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善的决策方案,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有不少企业的管理者都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无意识地将目标与策略、步骤、方法、措施等同了起来,认为自己制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就等于做好了实施策略、步骤、方法和措施的保障。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了企业执行力的薄弱。目标只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主观的愿望,而如何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来达成这些目标,才是保障执行的策略、方法和措施。仅仅依靠目标是无法推动员工有效执行的,因为每个人对如何达成策略目标的理解是不同的。在采取执行的手段上也会因人而异,这种情况使得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企业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的巨大偏差。

所以,执行力的关键在于保证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并不是来自于目标,而是来自于正确的策略、方法和措施。这是作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企业的整体策略、方法和措施都在管理者一人的大脑中,平常都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来推动执行的。这就存在一种状况:经常沟通的员工容易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不常沟通的员工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来行事,其后果自然会造成很大的偏差。问题在于,依靠口头沟通的方式无法将策略、方法和措施正确转化为一致的行动。企业必须要通过规范化的形式来完善执行体系,保证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按照正确的策略、方法和措施来展开行动,不能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管理者需要有一种执行的本能,你必须相信,“除非我使这个计划真正变成现实,否则我现在做的一切根本没有意义”。因此,管理者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参与到员工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才能找到执行各阶段的具体情况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正确而深入的引导。这才是企业管理者最最重要的工作,而且不论组织大小,这些关键工作都不能交付给其他任何人。

举例来说,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员工应该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只有亲身实践的领导者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员工,而只有在真正了解自己员工的基础上,一名管理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总是来自于实践和经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其管理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的日常运营当中。只有最高管理者才能确定、影响企业文化的风格,因为只有最高管理者才能左右组织中对话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对企业文化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10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在这方面,曹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情陈列】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又率兵东征。一路上,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浩浩****的大军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此时正是五月,麦子覆垅的收割季节。由于连年战火,许多田地都荒芜了。随着一阵轻风,飘来了一股股新麦的清香。原来,在队伍的前面出现了一大片黄澄澄的麦地。

曹操传令:“凡是踩踏麦田者,罪当斩首!”传令兵立即将曹操的命令传达三军。

全军上下,人人都小心翼翼起来,因为他们深知曹操的为人,不想因为踏一撮麦子而丢了身家性命。所以,士兵们行走时,都离麦田远远的,骑兵害怕马一时失蹄狂奔乱窜,也就纷纷下马,用手牵着马走。队伍在麦田边缓缓地向前移动着。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凑巧,“嗖”的一声,一只野兔从麦田里窜了出来,穿过路面,溜到了另一块田里。这只野兔刚好在曹操及另外两名军官的马前穿过,把三匹大马吓了一跳。由于另外两个将军都是下马牵着马缰绳行走的,所以马只是小惊了一下,就给稳住了。曹操此时正坐在马上得意,他的马匹给这一惊,犹如脱了缰一般,一下子窜进麦田几丈远,差点没把曹操给摔下马来。等到曹操回过神来勒缰绳时,一大片庄稼已给踩坏了。吓得那些在田间的农夫们也赶忙躲避,害怕被惊马踩死。

面对眼前这一意外突发事件,大家都惊呆了。曹操命令说:“我定的军规,我自己违犯了,请主簿(秘书)给我定罪吧!”

主簿在听了曹操的令后,忙对曹操,又像是对大家说:“依照《春秋》之义,为尊者讳,法不加重。将军不必介意此等小事。”旁边的一些军士也跟着附和道:“主簿说得对。将军,还是带我们赶快上路吧!”

曹操听了,一本正经地说:“军令是我制定的,怎么能被我自己破坏呢?”接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道,“唉,谁让我是主帅呢!我一死,也就没人带你们去打仗了,皇上那里也交不了差呀!”众人忙说:“是呀,是呀,请将军以社稷为重。”

曹操见大家已经彻底地倒向他了,稍稍顿了顿又继续说:“这样吧,我割下自己的一撮头发来代替我的头颅吧!”

于是,拔剑割下一绺头发,交给传令兵告示三军。

【妙语新悟】

曹操的做法,不但维护了自己的军令,又保住了他的脑袋,同时又自然而然地为军队树立起一种执行文化——老大都这样做了,谁还敢违例?

管理者要想增强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让指令成为一纸空文,应该怎么做呢?

1.管理者保证发出的指令清晰、有效。管人的基本要求是发出的指令要正确,这是有效执行的基础。发出一个指令是容易的,但要做到清晰、正确,让下属有效接收到,则可能存在困难。首先领导发出指令时,用语应准确、简明扼要,多用数据,少用模糊语,尽量具体到时间、地点、任务要求、协作关系、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等详细内容。这样下属才能对同一指令产生相同的理解,才会产生一致的行动。

2.指令应当具有稳定性。如果朝令夕改,指令变化太快,缺乏稳定性,下级必然找不到方向感,不知从何着手。这也会让下级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工作自然难以管理和控制。因此,管理者在发出指令前,应经过深思熟虑,仔细审查指令的可行性,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应对策略,等等。向下级解释清楚指令的内容和要求执行的原因,以统一全员的认识。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指令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应因事因时而异,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立即更正发现的原则性错误。

3.加紧检查、监督,落实指令。再正确有效的指令如果得不到落实,等于没有指令。当然加紧检查、监督,但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并不妨碍领导的主要工作。只有实地检查,才能清楚下级的真实执行情况。有领导监督,下级在执行时就不敢懈怠。

艾柯卡在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和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期间,为了加强质量控制,他采用季检查制度。每个季度末,管理者都要与直接下属下级坐在一起沟通一次,检查下属们上个季度的工作进程和目标完成情况,并规划下季度的任务。彼此达成一致后,下级写出可以完成的目标,上级签名以示生效。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很有效。

4.强化执行。检查、监督之后,对于下属执行得好的方面,应采取措施加以强化。比如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优秀者再创佳绩。对执行得不理想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办法纠正偏差。

企业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构成,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只有依靠企业文化。执行也不例外,优秀的企业,其内部都有一种强烈的执行文化,他们注重承诺、责任心,强调结果导向,这一切都是执行文化的具体表现。

因此,管理者的执行力是多种素质的结合和表现,而绝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体现。“领导说啥,就是啥”的盲目服从;不计后果、不顾大局的冲动鲁莽;说一不二、大搞一言堂,对待下属的简单粗暴等,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执行力。这样做只会使企业陷入非左即右、矫枉过正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