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进行身份定位(1 / 1)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要打胜仗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当然还必须研究掌握敌对方,对于一个渴望事业成功的人来说,就是清醒地给自己定位,在此基础上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要想把自己顺利地推销出去也是如此,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需要我们用心去好好把握。街坊邻里批评人自高自大时常说:“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意思是说他对自己不了解,所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有位哲人曾说:你认识你的脸孔,是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现在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及恐惧。这面镜子就是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之间的镜子,你与老师之间的镜子,你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镜子,你与自己思想之间的镜子。

生活中,有些人频繁跳槽,但总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这些人中大部分只考虑单位的经济效益、物质待遇、职业是否热门、体面,而没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在这里工作。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竟然发现自己事业的拼图乱七八糟,取得的成就也是微乎其微。

定位错了,或者没有定位,我们的第一步就走错了,离成功的航标就越来越远。对自己定位就是找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契合点,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检视个人在某个人生阶段,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等等。

每个人都需要身份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瞿秋白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里,他写下了启人心智的《多余的话》。早年,瞿秋白在学术上和文学上已很有成就,但瞿秋白选择了政治这条路,这也是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如果完全没有政治才干,他也就不会当选为人民的“领袖”。但没过多久,瞿秋白就发现自己难以胜任,他说:“像我这样的性格、才华、学识,当领导实在是个历史的误会。”并自我解嘲道:“耕田是要用牛的,而今天是狗来耕田,虽说用了最大的力,但终究难以胜任。”可历史的重任他已推卸不了,虽不能为而勉强为之,他这样描写自己的心情:“一匹羸弱的马拖着几千斤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要往后退是不可能的,再往前去实在是不能胜任了。”

瞿秋白英年早逝,去世时仅36岁。在他短暂的人生里,他留下了多本文集,如果他给自己定位的是学者、走文学之路呢?也许20世纪的中国就会诞生一位文学泰斗。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从业的路更有千万条,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适合做什么,不宜干什么,应心中有数。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知己所短,以短当长,不但不能获得成功,反而会贻误事业。古时的赵括、马谡自幼熟读兵书,确有“纸上谈兵”之长,如果去当智囊参谋,可能是上乘的人选,但若亲自挂帅去领兵打仗,冲锋陷阵,就只能酿成“长平惨败”、“街亭失守”的惨剧。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一个是擅长填词的高手,一个是工于书画的名家,但让他们当皇帝治国平天下,其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自取其辱。

做好人生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专长,是成就人生事业的关键所在。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想做什么,首先要问自己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这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及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成功悟语: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一生的成就。认识自我一是可以与自己“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内心深处进行的,是正与邪的相互抗争,也是自己思想斗争的基本形式,通过“对话”分辨是非,实现个人人格的完善和事业的进步;二是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旁观者清”,通过他人的眼神、语言、态度了解自己言行的对错和自己的社会处境,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完善自我,达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以此不断完善并实现自己的目标,使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