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处理矛盾要遵循的六大原则(1 / 1)

处理矛盾主要靠管理者发挥技巧,但其中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这些原则是管理者有效处理矛盾的前提,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入调查以掌握真实的情况。

管理者要成功地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既要听原告的,又要听被告的;既要听当事人的,又要听旁观者的。在深入细致的调查基础上,再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要掌握下列情况:第一,矛盾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第二,矛盾纠纷双方的观点、理由、要求和动向;第三,是无原则的矛盾纠纷,还是原则问题上的冲突;第四,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是认识上的分歧,还是利益上的冲突。掌握这些情况,便于领导者对症下药,成功地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

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解决问题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这本质上也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最终决定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个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你下决心不姑息一方面的利益而做出果断决定。你常常会在取舍之间徘徊不定,这个时候以此目标为尺度衡量得失、权衡利弊之后,就会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另外,确定目标是解决意见不同这类矛盾的必要方法。当几种意见蜂拥而至时,你需要向员工明确部门的工作目标,这是你们实现“求同存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往往当员工发现正在与自己争吵的对方原来也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的时候,他的怒气就会消去很多,也更乐于接受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第三,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公正客观才能促使矛盾最终得以平息或化解,不公正的处理只能激化矛盾。

毫无疑问,领导也有喜恶、偏爱。有时候明明知道员工在拐弯抹角地拍马屁赞美你,却禁不住对他露出亲切的微笑;有时候明明知道他指出的是你一贯的缺点,并且早晚会给部门带来很坏的影响,但你仍以冷面相对,心里还不住地咒骂这个不识趣的小子。你还基本上被理智所控制,一点点儿的感情用事应该不算什么。但是当你以仲裁人的身份出现时,你就必须用你的心灵去观察整个事件。如果你仍没把握做到公正,那么就多听一些局外人的意见。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管理者积极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是为了使员工之间消除积怨,放下包袱,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而不是抓住员工的缺点、毛病冷嘲热讽,落井下石。领导者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要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领导者在调解员工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要依据事实,对照政策,公道正派,合情合理。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与人为善,公平正直是领导者成功地调解员工之间矛盾纠纷的根本保证。

第四,循序渐进地处理。

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切忌急躁。如果你不耐烦于无休无止地调解,以领导的身份去下达命令,反而会使情况更糟。也许员工也在气头上,当你强迫他们去做本认为是错误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激起他们的反抗,而后果得不偿失,既激化了矛盾又失去了人心。所以,时刻保持冷静的态度看待问题,以商量的口吻与他人沟通,以宽容的心灵同别人对话,相信你一定会征服他们。

第五,善于利用最能解决问题的人。

虽然你是主管,但最能解决问题的也许并不是你。很多时候必须借助那些最能解决问题的人,这些人应该是问题中的权威。他们可以是“各派”的首领,可以是某类问题的专家,甚至可以是你的上司或与这类争端有联系的其他部门的领导。当你把这些权威们召集起来的时候,尽量让他们陈述自己完整的观点,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以最直接的方法解决矛盾,尽力促成他们的互相理解与达成一致。这样一来,矛盾可以说就基本解决了。因为下级员工一般都支持一方的权威,一旦他们的领袖作出决定,他们自然也会跟着做出让步。

第六,采取对于双方都有利的措施。

处理冲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化解夙怨,达到团结一致的目的。就这一点而言,任何不利于双方平息怨气的行为都是失当的。首先,在具体处理过程中,不要把两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进行对比,这只能增加竞争和压力,使矛盾更加突出。其次,要以整个部门的集体利益作为标准,保证双方都获得利益,这是促使他们各自做出让步的好方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让你在做决定的时候,顾全到所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