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南阳有一位隐居不出仕的读书人,叫张■。
有一天,这位张■行者向南阳慧忠国师请益佛法,问:“学人曾经听闻和尚说过无情说法,但不甚明白,祈请和尚开示。”
慧忠国师就说:“你如果要问无情如何说法,须先了解无情,才能听闻我说法;你先去听听无情说法吧!”
张■说:“我只是想先弄清楚,有情如何借由无情的因缘,而方便得法?”
慧忠国师答道:“只要一切动用之中,不起凡夫见,不起圣者见,只是如实地去了知,识不属‘有’或‘无’,炽然见觉一切生灭,去体悟无情没有情识的系执。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云:‘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养心法语
我们的六识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由于第六识的主观思惟、推论、假想,我们便开始产生种种的分别妄想,因此就有好恶美丑等等比较的情绪,使身心不得自在。
有情众生常以虚妄之情识看待万事万物,以致错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实,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见闻觉知”,虽然是妄想烦恼的根源,但也是入道开悟的门径。
所以,惠能大师说:“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只要我们在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提起自觉,不让见闻觉知随着境界而转,妄生分别,这便是修行的下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