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脑资讯和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佛教弘法效率,我们开始运用现代科技,将弘法走向资讯化。其实,早在一九八九年,慧开就曾跟我报告,《大藏经》已进入雷射光碟系统阶段,不久的将来,只要携带一小块《大藏经》的光碟片,就可遍行天下。
后来,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学系研究所的路易斯·兰卡斯特教授希望将藏经电脑化,并且翻译成巴利文、藏文、梵文和汉文等版本,希望佛光山能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合作,汉文的部分就由佛光山负责,我们就展开藏经、辞典数位化的作业了。
一九九六年四月,我曾在台北道场海会堂,和五十多位前来参加“国际电子大藏经研讨会”的各国家地区代表们见面,主要目的是想借由共同研究,把浩瀚的佛教经典电脑化,负责人就是当年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兰卡斯特及日本京都花园大学艾普教授。
以目前社会的需要,佛经在流通、修改、保存等因素下,必须要电脑化。但对于不同文字的经典,尤其是汉文,电脑化都遇到“造字”的困扰,在“佛典文献电子化技术交换”(简称EBTI)还没有成立时,许多国家佛经电脑化的研究都因缺乏联系,往往耗费很多时间在相同问题上,加上各行其事,结果使佛经在电脑上无法流通。唯有建立共同造字规则,才能让佛经在网络上流通。我很欢迎来自各国的资讯及佛学经典专家们,到台北道场开会,为不同文字的经典寻找流通的技术。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赞助协办的“国际电子大藏经研讨会”,假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五位专家学者参加(一九九六年四月五日)
其实,科技的发明,将经典用在电脑、光碟上,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很稀奇,但从佛法上看,还是很平常,所谓“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就是最好的解说。
在那次会面后,印度禅观研究院(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雷凡陀罗·潘屈(Ravindra Path)院长赠送一片光碟,内容为“巴利三藏计划”;韩国宗林法师赠送的是海印寺的“高丽藏经计划”光碟及一片木刻版藏经;美国齐尔顿(Robert Chilton)先生赠送的是“亚洲典籍输入计划”光碟。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于一九九〇年开始,进行辞典、藏经的数位化,二〇〇三年时正式成立“佛光山电子大藏经”,由慈惠法师担任总策划,永本法师总执行,投入佛教书籍资料及佛典电子化的工作。当时,有一位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统计学博士陈履碚先生,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到佛光山来做大藏经及佛光大辞典的电脑输入工作,听说还自掏腰包,为基金会增添十五部电脑,他这种为法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后来,光碟的程式设计,由美国西来寺的丁治安先生全心投入参与,至今仍继续数位化的工作。
二〇〇四年,我们成立电子大藏经网站,希望借着网际网络无远弗届的传输力量,让广大的学佛大众,能更普及、方便地阅读经藏及查阅佛学工具书,便利从事佛学的研究与推广。
同年,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也于全台巡回举办使用说明会,让大众了解如何运用科技来深入经藏。佛光山电子大藏经研发迄今,已完成《佛光大辞典》、《中英文佛学辞典》、《阿含藏》、《禅藏》、《净土藏》、《法华藏》、《般若藏》PC版,也可以在PDA(个人掌上型电脑)搜寻佛学名相。二〇一二年八月,光碟版的数位化又进步到随身碟(USB)。目前仍由二十几年前就开始参与投入的永本法师,带领一行人继续这项工作。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每个时代都要重编藏经呢?这是由于要适应每个时代众生根机需求的不同,同时,随着时代改变,印刷的品质也不一,就有必要做编辑上的调整。因此,除了整理藏经,我们也希望把过去藏经还没有收录的典籍,乃至于这个时代优秀高僧大德的论述和著作,以及当代对佛学研究、论述有贡献者的著作,都收录在藏经中,并且希望扩及到南传、藏传(过去只收汉藏),甚至于将这个时代人间佛教,弘法的方法、事迹,收存到藏经里面。
过去佛陀悟道后,第一句发出的宣言就是“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在印度解放被压迫的首陀罗,提倡四姓平等;而我在六十年前初到台湾时,就倡导佛陀这种平等的精神,致力提升女性的地位,参与各种弘法事业。如今,已有了一些成果,像《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佛光山电子大藏经》等,都是由女众比丘尼承担编纂;此外,还有一些比丘尼在大学里担任教职,在电视台担任总经理,在出版社担任总编辑、发行等等,让人感到无比欣慰。相信未来的佛教,必能灵山再现,法宝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