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办的学术刊物(1 / 1)

除了上述学术活动,接下来要说到我为什么创办学术刊物了。

从过去以来,我感觉到佛教的经律论浩瀚艰深,阻碍佛教的弘扬和发展,所以一直没有刻意去推动佛教学术化。虽然佛光山开山十周年时,我创办《佛光学报》(一九七六年创刊,后辑成《一九七六年佛学研究论文集》),邀请过海内外学有专精的学者如东初、印顺、慧润、达和、杨白衣、张曼涛、游祥洲、松本三郎等撰写论文,但我始终把学术研究规范在少数人的学术会议上,从没有对社会大众热烈地宣扬;甚至佛光山编纂《佛光大藏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乃至资助张曼涛编印《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等,也都是低调处理。

其实,在佛法的弘扬上,我一直希望能用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佛法深奥的妙理,因此佛光山出版过不少大众化、艺文类的佛教读物。不过现在佛教的层次已经慢慢提升,学术应该辅助文学的发展。

于是我想到,佛光山的弟子到世界各地留学,所撰写的硕士、博士论文为数不少,与佛光山友好的学者,从台湾到中国大陆,从本土到世界各地,除了以上提到的人士,还有日本的前田惠学,韩国的洪润植,美国的温斯坦、恰波、华珊嘉,大陆的楼宇烈、赖永海、方立天、汤一介,台湾的唐君毅、牟宗三等,他们的学术、思想、理念,都可作为现代人治学的典范,学术研究之参考,因此在二〇〇一年元月,我又创办《普门学报》,委由弟子满果担任主编。

《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共百册,搜集了近三十年来两岸学者之硕、博士佛学论文(二〇〇一年八月)

与此同时,大陆学者程恭让教授和弟子满耕都曾和我提到,大陆学术界有不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多元、视野开阔。我想,大陆在历经“文革”前后的数十年间,还能有那么多人研究佛学,相当难能可贵,于是也请他们帮我收集这些学术论著。虽然里面有很多意见都是对佛教不友善,或者对佛教的义理不甚了解,但是我认为能够留下这个时代的人对佛教的看法,让它存在于历史,也是相当有意义的事,因此还是把这些论著辑成《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出版流通。

佛光山推动佛教的学术文化已有三十多年了,虽然我在前面提过,个人对学术并不太认同,也曾接触过一些只论学术、不论信仰的学者,但是经过几次学术会议下来,与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学者也为数不少。他们散居在世界各地,为我们宣扬人间佛教,尤其提携佛光山的僧众到世界各地留学,对于僧众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贡献,也可以算是我们办学术会议所衍生出的成果。

讲到这里,我特别要感谢慈惠法师在这么多年来,为我经营佛光山学术这块园地的用心与诸多苦劳。佛光山自从举办学术活动以来,大部分是由她策划、主办,并且将各场会议发表的论文,逐一汇编成《佛学研究论文集》,交由佛光出版社发行,林林总总加起来,而有现在丰硕的成绩。

在此,我衷心期盼,佛教的学术研究能抛开过去玄谈、考究,甚至批判、辩论的形式,将研究论述落实人间,裨益当代社会,回归到人间佛教生活化的本怀,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