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三日 星期四(1 / 1)

上午八时起,和新出家的徒众个别谈话——“师徒时间”。

满平、满开因自己有道场,早上向我告假,要回台北,勉其在外弘法,仍要遵守佛光山家规,不外出化缘、不到处攀缘,要用功学习佛法仪礼,以佛教文教事业为主,不要流落为应付道场……

广德慈善会会长黄锦鸿陪同吴德美先生来访。谈及目前社会脱序问题,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社会上一般人士只喜欢做善事,但比善事更高一层的是文化、教育。慈善事业任何人都可以做(小偷、强盗依然可以用赃物来布施),而教育、文化事业则非有般若智慧者不易做到。故改善社会风气,要彻底从心灵改变起。多鼓励助学贷款、委托研究、奖励出版……以激发大众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晚,八时三十分,在东禅楼礼堂,为这次“佛教青年学术会议”发表主题演说,讲题是:“佛教如何现代化?”

“现代化”即是已开发之意,这个名词代表进步、迎新、适应、向上,不管国家、社会、宗教,都随时代空间、时间的转换,不断寻求发展,不断趋向所谓“现代化”。

佛教自佛陀创教以来,也无不随时代,配合当时风尚,所谓契理契机,使弘法的方式日新月异,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如经典方面,佛陀时代,以口授传法,佛涅槃后,随着时代进步才有贝叶抄经、刻经、印经……发展到现在的电脑大藏经,都是由于“现代化”而形成各个时代的作品。

“佛教如何现代化?”我有四点意见:

一、佛法——现代语文化。要使佛法广为流传,必须要具备多种的语文能力,才能使佛教走入世界每个角落。

二、传教——现代科技化。在讲求时效的现代社会,要广泛应用传真、卫星转播等科技来弘法,以节省时空、人力,来提高大众对佛教的认识。

三、修行——现代生活化。从服务、奉献、精进、耐劳中修行,在生活中不以忙为苦、不以劳为苦、不以无为苦、不以恼害为苦、不以娑婆恶浊为苦……方为修行。

四、寺院——现代学校化。自古寺院就是代表传法、办道的地方,图书馆、会议室、讲堂,可以把信众接引到更高的文化领域,故寺庙功能学校化,可以提升大家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一般雕刻家在塑造人物时,总是鼻子大、眼睛小。因为大鼻子可以变小,小眼睛可以放大。这是雕刻的秘诀。喻在事物方面,难免都有估计错误的时候,太过于刻板的严密计划,会导致大错的根源,凡事还是要预留“修正”的空间,尤其在待人接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