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二日 星期三(1 / 1)

早上会见多位信徒。

张慧文居士请示一些有关“受刑人教育问题”,指示拟举办佛光慈心讲习会。

应冈山念佛会会长周罗汉居士之邀,上午十一时前往冈山念佛会开示,并为冈山莲友说明成立“佛光会”的缘由。

晚,在劳工中心有一场座谈会和皈依、剃度典礼。佛教初传中国,汉明帝夜梦金人,引起后来的佛道之争,而感召百人出家。在这一次为护持西来大学所筹办的梁皇法会,佛光山丛林学院派下的各级学部学生,男、女众共有八十八人发心出家,巧逢今天是弥陀圣诞日,皈依典礼后,接着就举行剃度典礼,在台湾佛教史上,有这么多人一起出家尚属首次。

或许信众预知今晚有盛大的剃度典礼,除前来皈依者外,观礼的人把劳工中心的每个角落都站满了,挤不进来的只好在室外看闭路电视。座谈会时,大家所提的问题,也都以“出家”为多——

◎出家要有出家的性格,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一样,如果出家了,对世俗仍贪爱,那出家就很辛苦了。人在世上对“需求”永远不能满足,心中拥有三千世界的满足感,才能出家。出家非逃避社会,非情场、商场或政治上失意才出家,出家乃发大心、为断除烦恼、为普渡众生、为弘扬佛法、为了生脱死。至于如何培养得度因缘,则要人在红尘心在佛法才有机缘,参加短期出家也是一种因缘。

◎有些子女出家,父母也是不答应的,但佛光山的出家众大部分是父母送来的;出家是要自己请求,不是我“叫”来出家的。这次为八十八位青年学子举行剃度,其共同的特色——

一、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

二、都是童贞入道。

三、经父母首肯同意。

四、受过佛学教育。

五、经过师长审核。

六、立有誓愿书。

七、佛教家庭子弟。

◎现代人口边常讲的“修行”,是形式的、逃避的、无慈悲、无佛法的修行,都是佛门小乘、不发心的焦芽败种。

道源长老曾云:“修行、修行,都把佛教快修完了!”大家对佛教不热心、不关心,假借“修行”之名而不过问,佛教自然就快要完了!

印顺长老亦曾云:“修行、修行,其实有些人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名词。”对弘法家务不热衷,对利生事业不积极,不想做事的懒人,才想到要修行。

佛道遥远,非那么简单容易,不是用嘴“嚷”就是有修行。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学生,每天清晨四时三十分起床,然后早课、典座、过堂、打扫;七时到十一时,上课、过堂、跑香;下午一时三十分到四时三十分,上课、出坡;晚上七时到十时,晚自习、晚课;十时,打坐、安板。行解并重的修行每天达十四小时以上。

修行不是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修行”。

◎如何引导子女学佛?父母对此不要操之过急,要懂得青少年的心态,尚未就学的子女,常挂在口边的是:“爸爸说……或是妈妈说……”;上学的小孩,则说:“老师说……”;初中的学生,是:“同学说……”;高中以上,是:“女(男)朋友说……”。故要迎合子女的需要,在权巧方便上要培养因缘,不要强迫。

我有不少徒弟,很多人都赞叹我很会管教,但我知道也有些徒弟不见得会听我的话,我不能以师父的权威来压制,也要在旁“苦等”、“伺机”选择适当时间、地点才能有机会予以开导、规劝。这种心思,惟有为人父母者才会共鸣。

发心出家最吉祥,割爱辞亲离故乡;

无钱无缘由他去,只要佛法作慈航。

祈祝今晚圆顶的八十八位学子,二三十年后仍在佛门,不流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