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时,主持在家戒子的正授典礼。从麻竹园出来往大雄宝殿的路上,看到徒众在人行道上开车呼啸而过,忍不住回头“瞪”了他几眼。为了要让全山有个宁静的寺院环境,多少年来我都建议在有限度的结界下,不准车子上山,好不容易信众现在已习惯了车子一到朝山会馆前的“礼佛徒步区”就停下来,不会再往上开。现在反而自己山上的徒众在破坏这个规矩。这种轻心、慢心的举止,怎可为信众表率?“公务”、“送东西”实构不成开车的理由。“寺庙安宁,人人有责”,不要以为在自己山上可以恣意开车,而轻易杀“生”——
杀环境美好的安宁,
杀信徒礼佛的安宁,
杀游客行走的安宁,
杀佛陀居住的安宁。
十时,与专程从国外回山来受戒的在家戒子们座谈——
早年,太虚大师的理想是要为中国佛教建立制度,几经门派、宗风、师承、地域、语言……的不同,最后才成立“菩萨学处”。佛教是四众共有,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因此是以在家信众为基础,来建立奉行六度万行的人间佛教。
佛教要健全组织,在行政及社会活动方面要让在家教团来发心,法务及教务则以寺院为主,由出家法师来负责,如此分工合作,不仅能健全佛教组织,更可维护佛教制度与宗风,佛光山就是依此理念而提倡人间佛教。
要增加彼此了解,最好的沟通方式不外座谈,戒子们都倾吐了心中的感受:
◎在生活中有佛法的滋润,倍感充实。
◎真正了解“戒”的意义是清净、自由、不侵犯。
◎戒期中除法喜外,对自己的信仰更坚定。
◎久年痼疾无药病除,发心要惭愧、念佛、服务,为亲友及社会奉献。
◎一二十年来对佛门不解的地方,因这次受戒而茅塞顿开。
◎从佛光山的一砖一瓦不难看出大师的心血。
◎佛教的真义是“菩萨的智慧”。
◎圆融就是佛教。
……
中午悟一法师来访,与心平、慈庄等人陪其用餐。
会见功德主康郭春及姚家彦夫妇等人。
晚,七时,与罗汉戒期的戒子们开示。
初出家的学僧,对佛教的信心、对自我的将来何去何从,要了然于心,如何规划自我的前途很重要。我从小在丛林中历经宗下(金山、天宁)、教下(焦山、栖霞)、律下(宝华、古林)等教育,颇能体会在学佛的心路历程上青年的心、众生的愿,依此替新戒们规划未来的前途,希望大家能受用。
人不一定每一个都要做栋梁,做桌子、椅子、黑板一样也可以有用。不知自己长短在哪?舍长就短不仅可惜,也很浪费时间。在佛门中发心无贵贱,历代祖师大德从苦行中出身者很多,尤以禅宗大德如:沩山典座、雪峰饭头、仰山知客、五祖磨头、百灵知浴、圆通知众、回石监修、洞山香灯、大伯知随等。修行要从服务他人做起,而非只要受人供养。出家僧众的风仪,除内在的毅力、耐力、忠贞外,外在的条件如法器、梵呗、典座、库房、应对、行仪也不可疏忽。
如何规划自我未来?我提供的建议是——
第一个十年(三十岁至四十岁)“如何自课”:
以学习为主,多订些功课,如:学院研读、访师问道、阅藏看经、书报杂志、论文杂感、学习语言、各种技能、阅史读传、抄经练字、日记心得、读书笔记、自课修行、订立计划、随缘服务、经常禁语、闭关不断、揣摩应对、每日密行、演习讲经、真俗圆融等。
第二个十年(四十岁至五十岁)“弘法利生”:
以弘法讲经、利生服务为主,并主持道场,创兴事业,能领导人,能被领导,能自创业也能助人创业。
歌揭两百条,演讲一百题;
说经八宗派,治学文史哲。
禅净律样样精通,写说做凡事皆能;
四十八单皆能任,三刀六褪样样精。
说法契机又契理,修行随缘又随心;
做人处事人称好,世出世间能圆融。
第三个十年(五十岁至六十岁):
德高望重,功在佛教。此时可随众、安分、精勤、助道、应聘、云游、传道、安僧……
第四个十年(六十岁后):
闭关、住山、课徒、弘法、云游、随缘、度众……
如何规划自我前途?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