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众中 分享欢喜快乐(1 / 1)

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对于这四大宗旨,前三条都容易懂,第四条的“以共修净化人心”,就必须做一番说明了。

贫僧这一生所有的建设,都不曾为某一个人。例如:建设丛林学院,分有男众学部、女众学部,各有山居,中间要经过信徒集会的场所。甚至,因为有宝桥分隔,所以虽有男众、女众弟子,彼此也是难得知道姓名,互相没有往来。

承蒙南怀瑾先生在佛光山说,佛光山的山形,就像一朵兰花瓣。我倒不想是否像他说的那样美好,不过,也可说像是一座五指山。东山是男众,西山属于女众,中间有大雄宝殿以及信徒来往食宿的朝山会馆。大雄宝殿的后方,喜欢参禅的,有禅堂可以打坐;喜欢念佛的,有净业林(念佛堂)可以念佛,每天佛声不断。另外,再偏远一点的地区有育幼院、养老院,各有山头,大家都是集体团居。

想起过去大陆丛林的建筑形制,除了住持大和尚的丈室以外,有西堂、后堂,多为长老所居。因为佛光山都是年轻人,没有想到、也觉得没有必要建设独居的住所,所有的人等,统统都是过着团体的生活,可谓是“众中有我”,我也在众中。

因为贫僧有这样的性格,所以佛光山就为各类人士举办不同的活动。例如,我们曾为年长者举办老人夏令营、冬令营以及独居老人餐会,邀请数千名以上独居老人一同聚餐。记得贫僧年登花甲要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徒众都知道我不喜欢延寿,他们想要为我祝寿,就跟我说,那就邀约一千位六十岁生日的人一起来吧。我不得办法违背众意,也就接受了。到了六十岁那一天,果然有一千三百位六十岁的老人一同前来,我觉得也很有意义。所谓“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我在众中,大众就能够给予我们欢喜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