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讲座 年年座无虚席(1 / 1)

这两个地方讲过之后,也因为回响不断,又有人建议贫僧可以到台北“国父纪念馆”去举办讲座,说这个场地可以容纳三千多人。那时,我应该也在南部高雄佛光山开山建寺了。就这样,贫僧每年在“国父纪念馆”讲三天,从一九七七年到二〇〇六年,整整讲了三十年,每一年都座无虚席。在那里服务的人说,“国父纪念馆”建馆以来,从不曾有过这么多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听众呢?我想,所谓人间佛教,就是要把佛法推动到社会,推动到家庭,推动到人的生活里,让大家知道佛教是与人有关系的。我讲的佛教大家都听得懂。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我有宜兰弘法的经验,把唱歌、舞蹈融入到讲座里。在讲演之前,先有一些表演,在那个时代,这是很新潮的。宜兰的青年,像后来出家的慈容法师,对于歌唱、舞蹈特别有天分,在她的带动下,真是划时代的盛况。

三十年的讲座,讲题三十年也不同。我依稀记得,从《金刚经》大义讲到《维摩经》大义、《阿含经》选讲、《大宝积经》要义;从佛教的致富之道、福寿之道、人我之道,讲到禅修法门、净修法门、律修法门等等。二〇〇二年,第一次比照传统讲唱文学的方式,把讲说、唱颂、梵呗融合在一起,进行“佛教唱颂讲座”;二〇〇六年则分别与严长寿、单国玺枢机主教、台北市长马英九对话交流等等。

在这个三十年当中,除了有一流的主持人胡秀卿和勾峰,一流的闽南语翻译慈惠法师,一流的宜兰青年歌舞表演,还有一流的听众,尽管过道上都挤满了人,但没有一个人起身走动。

贫僧也很有分寸,三十年的讲演中,我正在佛光山开山,但没有提过开山的事情;也没有借用举行这个讲座来招收徒众,征求各界人士上佛光山礼拜。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从不以弘扬佛法为名义而有另外的企图目的。我以佛法讲佛法,我不在那里宣传佛光山,或为佛光山造势,从来没有过这个念头。

回顾自己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贫僧都非常务实,桥归桥、路归路,文化的归文化,教育的归教育,信仰的归信仰,青年的归青年,出家的归出家,把因缘果报分得很清楚,不会错乱因缘。我想,三十年的听众都可以做一个证明,贫僧在三十年的讲座里,有向大家提过一次佛光山贫穷,希望大家来帮助的话吗?没有。

应该说这三十年,养成我对于弘法、讲经、布教,专心关注学习的易观。因为我知道,佛教里有这样一个情形:

你问他:“你到哪里去?”“我听经去!”

“哪一位法师讲的?”“哦,某某大法师!”

“讲得好不好?”“好极了!”

“怎么好法?”“听不懂!”

我就是为了这样的缘故,所以才揣摩、用心,努力地把所有的佛法,变成现代的语言,讲来给大家都能听得懂,可以受用。这也是我这一生用功最勤的地方了。

所以后来,我自己的道友煮云法师,也很公平地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说你讲佛法,你没有一句是古典经文;说你不是讲佛法,你每一句话,都是经文里的意思。”煮云法师他也是一位传教布道者,我引为知己,到底是同学多年,彼此成为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