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佛光山西山的丛林学院和朝山会馆中间,隔了一条深沟,往来不便,后来我们下定决心,不管如何困难,一定要造一座桥,把它连贯起来。深沟桥梁虽高,但萧顶顺先生却认为不困难,只花了十一万元台币,就把那一座桥造好了。于是贫僧就将之命名为“宝桥”。
相传佛世时,佛陀要经过一条河流的时候,由于外道破坏了桥,目犍连就把他的腰带解开,化作一座桥,让佛陀可以顺利通行,这就是“宝桥度佛”的典故。我建了这一座桥以后,让丛林学院和朝山会馆之间,信徒、徒众彼此往来,不必另外再绕到前山、后山走很远的路。所以,出家众来、信徒在家众去,来去真是宝桥度佛啦!大家对此也称赞不已。
有一次台风肆虐,把桥边一棵正在成长的菩提树吹倒了,台风过后我去巡山,看到它只剩下一米长的枝干,无根、无枝、无叶,像棍子一样。我看到了很伤心,就把这一根像棍子一样无根的枝干,在原地埋了下去,我怕它风吹日晒,受当不起,就去找了稻草,把它盖起来,保持潮湿,每天为它浇水。两三个月后,竟然又枝叶繁茂,现在已经长成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了。
佛光山早期很多的树,当初在栽种的时候,都是这样关心,细心培养,现在才能绿树成荫啊。像从麻竹园往东山的菩提路上,一层一层的树木排列,真是有如《阿弥陀经》里所述极乐世界的“七重行树”。这一些树木花草的生命,随着我的成长,它们也跟着成长。现在这些树木,经过五十年,已经慢慢成长茁壮,有一些巨木,无法由一个人围抱了,这里真是福地啊。我怎么能不欢喜呢?
除了佛光山的树木成荫,这里也是百花盛开。我有一个性格,不会特别去注意花卉,所以常有人送我一盆花,我都看不到,等到花谢了以后,落在地上,我才知道有花。贫僧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性格,也想,为什么在花红美丽的时候,我不看到它,一定要等到落叶衰残了以后,才知道有花呢?
不过,山上的徒众,经常跟随我走在路边,只要见到紫罗兰(九重葛)沿途绽放,他们就会告诉我:“师父,你看!”整排的炮仗花挂在树上,他们也会跟我说:“师父,你看!”这不得不看,确实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