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软公司的第一次飞跃——与蓝色巨人的合作(1 / 1)

微软在日本的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盛气凌人的美国硬件生产企业相比,日本的硬件生产企业则非常谦虚——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有很好的实用功能和足够的市场亲和力,他们总是征求微软公司的意见。在日本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中,微软产品的身价无形之中被抬高了,使得微软公司在日本的收入比美国国内还高,微软公司在日本的大放异彩引起了美国商用计算机巨头IBM公司的注意。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多万名员工。因为他们的员工身穿蓝色制服,所以该公司有“蓝色巨人”之称。该公司创立之初主要从事商业打字机业务,后来涉足计算机行业,在50年代研究出了电子真空管计算机,后来积极进行尖端的计算机研究,成为了美国空军的电脑主要承包商,同时也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公司。

在70年代,虽然IBM已经控制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计算机市场,但是他们主要占据着大型的计算机市场,对微型计算机并没有涉足。在1980年,苹果公司推出的“苹果二号”计算机占领了微型计算机市场后,IBM才清醒过来,决定开发个人计算机。于是,他们制订了“象棋计划”——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在处理器方面他们选择了英特尔公司的芯片,而在软件方面,微软公司则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在他们搜集相关材料时微软公司的名字总是反复出现。经过分析研究之后,他们认为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有很大的潜力和一定的地位,所以决定和微软公司合作。

1980年8月的一天,比尔·盖茨接到了IBM公司打来的电话。刚开始的时候,盖茨并没有十分在意,以为最多只是哪个业务员来商谈软件买卖的事情,可是当IBM公司告诉比尔·盖茨将派公司董事长的两个全权代表来微软公司洽谈时,比尔·盖茨才意识到事关重大,于是他连忙取消了原定的约会,叫来了艾伦和鲍尔默,来迎接IBM公司代表的到来。

IBM公司的人刚见到25岁的比尔·盖茨的时候,以为他只是公司的一个办事人员。可经过交谈后,他们却发现比尔·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有头脑的商人。其实IBM公司之所以派代表到微软公司,是因为IBM公司想要和微软进行一个项目合作,但是IBM公司却要求微软先签订一份保密协议,要求微软作出承诺,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合作的内容。这次洽谈后,过了几天,IBM派了律师和微软进行正式谈判。IBM希望微软能为他们的英特尔8086处理器提供软件合作,第一次交易金额为60万美元。比尔·盖茨知道如果能和IBM合作,对微软公司来说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能使微软公司的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

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电脑软件是由操作系统、程序语言、应用软件三大类组成的,而微软公司只有BASIC语言,却没有现成的操作系统。可IBM公司则要求把操作系统一同买过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操作系统是属于基尔代尔数据研究公司的。比尔·盖茨和基尔代尔之间早已经达成默契,微软公司不会涉足操作系统领域,同时数字研究公司也不会进行程序语言的研究。因此,比尔·盖茨只能打电话给基尔代尔,说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希望能和他们公司合作。于是,基尔代尔让IBM公司第二天到他们公司进行商谈。

如此一来,虽然比尔·盖茨非常希望能和IBM公司做成这笔生意,却觉得没指望,因为主动权已经交到了基尔代尔手中。但谁也没想到基尔代尔竟然放过了一次这么重要的机会——第二天基尔代尔并没有亲自与IBM公司的人会面,而是派他的妻子出面进行了接待。当IBM公司的代表提出要和他们先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再进行合作谈判时,基尔代尔的妻子动摇了——在她看来,在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就签下这份保密协议太过被动了,而且她怕自己的公司及其软件产品会受到IBM的控制。由于基尔代尔的妻子不肯签署那份保密协议,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对此IBM公司的代表非常生气。他们认为这么大的公司来找你们合作,你们竟然怀疑我们的动机和诚意,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找其他的公司,于是,IBM公司当即返回了西雅图找到了微软公司。就这样,机会又重新回到了比尔·盖茨的手中。于是,比尔·盖茨马上决定替IBM公司开发操作系统,并向IBM公司提交了一份可行性报告。随后微软便和IBM签订了合同。

在多年过后,人们无不替基尔代尔失去这份20世纪最值钱的交易而感到可惜。有人说基尔代尔之所以错过那次和IBM的会面是因为他开着双引擎飞机去兜风了,对于这种说法基尔代尔给予了否认,他说自己那天之所以外出,确实是有重要的业务要谈,而且他对妻子不肯签署保密协议也表示理解。本来回来后,基尔代尔完全可以抓紧时间主动找到IBM公司,与他们进行商谈(事情是有可能挽回的),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按照原计划和妻子去海边度假了。有人分析说基尔代尔是一位学者型的商人,对于过多的商业活动他从心底里感到抵触和厌恶。基尔代尔认为生活的幸福远远比商业的获胜更重要。显然,正是他的这种心态为比尔·盖茨创造了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