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父亲是奕譞(1840—1891),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母为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奕譞是慈禧的亲妹夫,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身份。其实,奕譞有4位福晋,除了慈禧妹妹婉贞之外,还有三位侧福晋。这4位福晋,为他生育了10个儿女,其中,嫡福晋婉贞生育了5个子女。

奕譞于10岁时被按例封为“醇郡王”,那个时候,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咸丰做皇帝。咸丰年间奕譞在政治上并不出色,但咸丰帝死后,奕譞积极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亲自捉拿了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为嫡福晋,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

同治帝去世,慈禧太后出于垂帘听政的考虑,立奕譞4岁的儿子载湉做皇帝。当慈禧宣布由载湉即位时,奕譞极为震惊。据《翁同龢日记》记载:“维时醇郡王惊遽,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其他资料也有类似的记载。奕譞为什么会吓成这样呢?因为他深知,儿子进宫做皇帝,吉凶难料,尤其是贪权的慈禧太后,会不会给儿子和自己带来灾难呢?

为此,奕譞更加小心谨慎。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辞去一切差事。儿子做皇帝,老子实在不适应再上朝为官。于是,奕譞上书太后,要求免去自己一切差事。太后准奏,但仍保留亲王的爵位。二是秘密上书。奕譞在光绪即位之初,为了自保,秘密上书慈禧《豫杜忘论》,文中,奕譞指出:“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说进者,务目之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严切,皇帝敢不钦遵,不但臣名节得以保全,而关乎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者,实为至大且要。”就是说,如果胆敢有人上书光绪帝,为自己本生父谋求名利,则惩治不贷。奕譞以此向太后做了保证,慈禧这才放心了。果然,后来河道总督吴大澄上书慈禧,慈禧便拿出奕譞的密奏进行驳斥。

对于奕譞的小心谨慎的性格,有两个例子:其一是他用这样的话告诫子孙:“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其二是从不张扬。据溥仪回忆,慈禧赐过奕譞两样东西,一个是黄马褂,可奕譞一次都没穿过;还有一个是紫禁城坐轿,是四人抬杏黄大轿,可奕譞一次没坐过,轿子都没出过府门,而是恭敬地把这个轿子供在醇亲王府里。

对于自己的儿子,奕譞还是很惦记的。毕竟父子同心,他很担心载湉在宫里面孤寂。于是,光绪二年,当皇帝在毓庆宫入学后,醇王入宫加以照料,只有在这时才得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机会。但毕竟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每次见面,感觉都很奇怪,因为作为父亲,不能尽情关怀年幼的儿子。

奕譞并不长寿。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他得病了,而且很厉害。光绪帝亲自前往探视。丁亥,醇王薨,终年51岁。光绪帝刚刚20岁就失去了父亲,自然十分悲伤。于是,他穿素服一年,缟素,辍朝11日,表达自己的悲伤。奕譞的梓宫被安葬在妙峰山园寝里面,他的几位福晋陪葬在两边。奕譞的谥号为“贤”,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