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1 / 1)

乾隆帝是个非常自负的皇帝,尤其到晚年,他回顾自己一生的赫赫功绩,自诩为“十全老人”。其实他所指的“十全”,是他的“十全武功”,也就是他的十次重大军事行动。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率兵入藏,大败廓尔喀兵。第二年五月,廓尔喀请降。当清兵凯旋之际,乾隆帝回忆他即位后57年间,对边疆地区的十大军事行动,作《十全记》以纪其事。按照乾隆帝自己的认识,十全武功是:两平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平金川之役,平台林爽文起义,对缅甸之役,对安南之役,两平廓尔喀之役。

两平准噶尔

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部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内讧,纷争不断。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清军在阿睦尔撒纳领军下出兵伊犁。五月,占领伊犁,平定达瓦齐势力。随后,清廷晋封阿睦尔撒纳亲王爵,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他于1755年八月发动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派兆惠领兵平叛,恰逢准噶尔遭受天花瘟疫,死者无数。阿睦尔撒纳战败,逃往沙俄后,亦染天花病死,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大、小和卓是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二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发动叛乱,试图脱离清朝的控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军打败了叛军。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此役,清王朝统一了西域,命名为“新疆”。从此,新疆完全归入清朝版图。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伊犁将军,加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两平金川之役

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清廷对四川省的大、小金川地方土司进行了两次重要作战。大金川位于大渡河上游,小金川地处大金川东南。两地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出兵攻掠革布什札和明正两土司地区。十三年清廷派兵干预,莎罗奔起兵反叛,清廷先后令四川总督张广泗、大学士傅恒、提督岳钟琪率军攻大金川,莎罗奔于次年正月战败归降。乾隆三十六年春,大金土司索诺木和小金土司僧格桑再次叛乱,清廷命大学士温福率军出战,清军溃败,温福战死。乾隆帝再命阿桂为定西将军,明亮、丰伸额为副将军,率师征讨。经过5年的拉锯战,清廷耗费了大量银两,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平定叛乱。战后,清廷废除了两金川的土司制,设厅委官,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平台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攻破台湾北部众多城池,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

清廷先后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陕甘总督福康安领兵渡台镇压。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以律定罪,被凌迟处死。

对缅甸之役

乾隆三十年(1765),缅甸军队开始不断侵入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廷不断用兵:云贵总督刘藻兵败自杀;云贵总督杨应琚冒功自尽;兵部尚书兼云贵总督明瑞兵败阵亡。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恒为经略,再次征缅,清军因不适应当地气候而损失惨重,故而班师返回。

乾隆80大寿时,缅甸国王主动派使者祝寿进贡,要求恢复通商和册封,乾隆即册封,恢复贸易,中缅纷争结束。

对安南之役

清乾隆五十二年,广南王国亲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国,直捣其首都东京。安南国王黎维祁请求清政府干涉。乾隆帝派两广总督孙士毅、云南提督乌率兵进攻。阮文惠并不愿与清朝为敌,派使者“赍表入贡”。乾隆五十五年(1792),阮文惠亲自到北京祝贺乾隆帝的八十寿辰,乾隆帝封他为安南国王。

两平廓尔喀之役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攻击清朝,清朝派巴忠前往谈判,巴忠办事不利,未能履行允诺,廓尔喀兵再次进攻,巴忠自杀。乾隆五十七年(1792),福康安率兵反击廓尔喀,大败廓军。不久,廓尔喀与清朝议和,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制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乾隆帝对自己的十次边疆战事,十分自满。晚年作《十全记》以纪其事:“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其实,史学家对乾隆帝这十场战争,评价各有褒贬。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有的是无端干涉,有的则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不值得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