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以孝治天下,清代的皇帝更讲究要孝侍先人。所以,在修建陵寝的时候,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都是一个“孝”字。顺治帝的陵墓定名字的时候,就选用了“孝陵”二字,清代皇帝的谥号之中,都要用“孝”字,而所有皇后谥号的第一个字又都是“孝”字。
顺治帝生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自己建陵。他的陵寝是由他的儿子康熙帝给修建的。按照清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康熙帝应该为他的父皇修建材料精良而又规模宏大的陵寝,可是,实地考察得知,顺治帝孝陵的陵寝修建得确实非常将就,主要表现是:
工期短。孝陵的修建,从康熙元年九月开始兴工,到康熙二年六月,主体工程结束,工期只有一年多一点,是一个典型的应急工程。如果在民间,出现应急工程还可以理解,可是,堂堂大清国皇帝的孝陵却是一个应急的工程,就很奇怪了。
用料东拼西凑。保存下来的孝陵建筑看得很清楚,使用了大量的旧料。大量砖料为旧料。孝陵的用砖,大部分为临清砖,产自山东临清,质量很好。可是,这里的临清砖是顺治十五年、十七年等不同的年份所造,而且,窑址不同,作头不同,明显是从别处的剩料中借用的。
大量的石件为旧料。实地考察得知,孝陵大殿周围的石栏板是别处的。这些石栏板的大小不一,左右不对称,栏板上云朵宝瓶的大小不一致,柱头上龙凤图案的朝向不一致,而且,有粘补的痕迹。
大量的木料为旧料。孝陵的主体建筑都证明其木料为旧料,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的梁枋架木,都有以大改小,挖补的痕迹,证明,这些金丝楠木大件是从别处弄来的。
大量的天花板为旧料。1990年,清东陵古建队对孝陵进行了全面维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大量的天花板北面雕刻有文字。隆恩殿的天花板不仅轻重不一,大小居然也不一致,而且,发现了它们的背面刻有“清馥殿”字样,而神道碑亭的旧天花板背面则刻有“锦芳亭”字样。这就真相大白了,原来,孝陵修建中使用了清馥殿和锦芳亭的旧料。
那么,清馥殿和锦芳亭在哪里呢?我们查阅了史料,发现这两个建筑是明代的建筑,在当今北京北海团城西之石桥西头,北海之西岸,顺河向北至五龙亭,至今已无踪迹可寻。而锦芳亭则是清馥殿的附属建筑。这里是嘉靖皇帝当年进香的场所。
终于真相大白了,顺治帝的孝陵是用旧料建成的。康熙帝也太不孝顺了,怎么能这样呢?难道这真的是康熙帝不孝顺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顺治帝死去之后,亟待入土为安。可是,当年顺治帝仅仅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并没有建成陵寝,甚至于连物料都没有备下,不得已使用了大量的旧料。
其次,康熙帝的亲生母亲孝康章皇后就在孝陵地宫之中,在她病重期间,康熙帝日夜陪伴在母亲身边,目不交睫,茶饭不进,可谓孝顺。父皇和母后都在地宫之中,康熙帝不会做出不孝顺的举动。而且,康熙帝8岁即位,是一个小孩子。建陵这样的大事,都是由祖母孝庄文皇后和四位辅政大臣当家,当时,小康熙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国库空虚,没有银两建陵。《清世祖实录》就记载:“世祖皇帝山陵大工钱粮不足”,怎么办呢?朝廷下令在直隶、京津地区每亩加派赋银一分,所收用来建陵之用。尽管如此,建陵是很费银子的事情,终于在捉襟见肘的形势之下,使用了清馥殿、锦芳亭的旧料,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