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常说“三观建设”,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很重要,这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三观”不正确,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败。那么,对于一代帝王皇太极来讲,他的“三观”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向他借点儿智慧。

自信自强

人往往会因为自身不足或缺陷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很可怕,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一定要搬开它。

这样说来,皇太极有先天性的缺陷吗?有的,而且还厉害呢。

首先,他是一个大胖子。我们看他的画像就很直观了,皇太极是一个典型的大胖子,我估计他的体重在200斤以上,这可能与他的饮食习惯有关。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昭陵的石马,有大白和小白,大白日行百里,小白日行50里。有人说这对儿石马为皇太极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皇太极是个大胖子,驮着他奔跑在战场上,那是很费力气的。

其次是五官。皇太极的颜值实在不高,看他的画像,吊眼角,一副阴沉的面孔;还有就是大红脸。《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皇太极面相:“颜如渥丹,严寒不栗。”其实说白了,皇太极就是一个大红脸的白胖子。东北天寒地冻的时候,温度很低,他也不怕冷,就是因为他红红的脸,像火烧的一样,那能怕冷吗?

再次是排行。皇太极排行靠后,为皇八子。他之前的哥哥有很多,都很成才:

大哥褚英,被封广略贝勒,努尔哈赤曾经一度确立为接班人;二哥代善,战功煊赫,人缘还挺好,是大家公认的接班人人选;三哥阿拜,庶妃所出,但是身体健壮;四哥汤古岱,虽德行一般,但母家为钮祜禄氏,可为奥援;五哥莽古尔泰,大妃富察氏所生,骁勇善战,野心勃勃;六哥塔拜,与四哥汤古岱同母生,可互为奥援;七哥阿巴泰,性格豪爽粗莽,作战勇敢。

皇太极作为第八子,排行很一般,他的这些哥哥都非常优秀,所以,四大贝勒中,皇太极排行第四,代善、莽古尔泰在他的前面。不仅如此,皇太极下面的弟弟们,也有非常优秀的人选,比如,十二弟英亲王阿济格、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弟豫亲王多铎,均为当红大妃阿巴亥所生,聪明伶俐,努尔哈赤非常宠爱,尤其对多尔衮有厚望焉。

更为令人糟心的是皇太极早年丧母。档案记载,皇太极生母孟古姐姐29岁就抑郁身亡,当时皇太极年仅10岁。这样小的年纪,就成了单亲家庭;父亲又常年征战在外。皇太极的处境可想而知。

即使如此,皇太极没有气馁,他自强自立,并没与产生丝毫自卑心理。相反,他积极上进,在逆境中迅速成长起来,使自己变得非常强大。比如,他与与父汗出征,拼命疆场;比如他策划“代善与大妃桃色事件”;策划“大妃阿巴亥殉葬事件”,等等,都是他不甘示弱,努力自强的例证。最终,经过努力,他继位称汗,成为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群众路线”

今天我们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针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提出的要求,党中央还树立了先进的典型,比如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这是今天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但是,对于古代帝王来说,走群众路线,为劳苦大众服务,那是很难做到的。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事业做大做强,就是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皇太极博览群书,也了解到了这个大道理,尤其是他做了帝王之后,对此感触更深,也就格外关注。

首先,他深入民间,访疾问苦。他虽贵为天子,但绝不高高在上。皇太极经常“微服私访”,深入到民间,他告诫王公大臣也要这样。他说:“只有到百姓中间去,你才能发现他们的痛苦是什么,才有发言权,处理问题才有针对性。”皇太极最担心的就是不深入下去,老百姓的冤情不能上达,上下之间渠道不畅。

其次,皇太极下令不得损害百姓一针一线。他曾经制定严苛的法令和纪律,不得八旗兵损害百姓的利益。实际上,八旗兵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时有发生,比如他们的马匹偷吃老百姓的庄稼;比如他们放海东青的时候,践踏百姓的庄稼…等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老百姓虽然憎恨,但是敢怒不敢言。皇太极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决定加以治理,下旨严禁官兵再行践踏百姓庄稼,并重处违纪官兵;皇太极还要求把这些事例定期上报。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人上报了,皇太极很纳闷,问道:“难道没有类似事件发生了吗?如果有,为什么不上报处理结果呢?”他紧追不舍,毫不放松。

再次,皇太极要求要事事考虑群众利益。他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生活很不容易,国家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照顾到小民的利益。比如,天聪九年,政府修路,皇太极亲眼看到,无论地面高低,都要统统垫高,大批民工在此服劳役。皇太极大发雷霆,他说:“所谓修路,就是把低洼不平的地方垫平就行了,你们工部却一律垫高,浪费不说,还使百姓受苦!”惩罚了大批工部官员。再比如,崇德八年秋季,政府建房,征集大批民工服劳役。可是,这正是秋收的关键时节,错过了,庄稼就无法收获,百姓就要遭受损失。皇太极了解这一情况,下令停止建房,让民工先回去秋收,等秋收结束再行建房。

那么,如何使百姓摆脱贫困呢?皇太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轻徭薄赋。这是减轻人民负担最基本的办法,古代英明的帝王经常使用这个办法,赢得百姓的拥护。比如,崇德四年十二月,皇太极下令理藩院,不得再行进贡珍贵动物,那样的东西不仅珍稀,还劳民伤财,就不要进贡了。他要求,只进贡那些普通的野猪、野兔就可以了。

二是“共同富裕”。听起来不可思议,皇太极还有这个思想。实际上,皇太极的“共同富裕”思想就是救济贫民,使他们摆脱贫困。

他要求百姓要以农桑为本,只有人人学会种植农桑,农民才有吃的和穿的;同时,他告诫八旗百姓,不要指望战争掠夺来脱贫致富,最基本的要学会农桑种植,这才是脱贫根本所在。

他还主张精准扶贫。皇太极首先要求富人扶贫,要那些王公贵族出钱出力,精准扶贫。扶贫对象是那些无地无粮的、无牛不能耕种的,要大力扶持,不可袖手旁观,为富不仁。皇太极说的很具体,告诫富人们不仅要拿出自己的粮食平价出卖,还要无偿周济平民、饥民;告诫他们不可囤积居奇,坑害百姓。

接着,皇太极要求政府扶贫要大有作为。皇太极指出,对那些家贫之人要底数清楚,各级官僚要调查清,层层上报,然后给以救济。不仅要给予衣食住行方面的救济,还要给那些没有妻室的人娶老婆,好让他们安心生产和工作,社会才会更加稳定。不仅对于贫民如此,那些战争的俘虏也要救济,也要给他们配以妻室,不可歧视这些人。

反对奢靡之风

我们今天反对“四风”,其中一条就是“反对奢靡之风”,对于官员来讲很重要。古代也是一样,奢靡之风是为官大忌。皇太极的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躬行节俭,在很多资料中都留下了相关记录。

皇太极反对奢靡之风,先从自我做起。他不喜欢山珍海味,认为吃那些东西实在是太浪费,太劳民伤财了。所以,崇德四年,他专门下谕旨,不许各地进宫山珍海味。

皇太极不喜欢搞特殊化,更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来满足自己的奢侈之需。这里讲一个故事。崇德四年的一天,皇太极带领王公百官去打猎,兴致勃勃,收获颇丰。这个时候,王公大臣为了取悦于皇太极,便想做点儿锦上添花的事,有两个大臣谭泰和阿哈尼堪便把自己射中的一只大狍子献给皇太极说:“皇上,您的箭法真准,一箭就射中了这只狍子。”皇太极很纳闷,自己什么时间射中了这只狍子啊?明显是哄自己高兴的小把戏。便不予理睬他俩,谭泰和阿哈尼堪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皇太极的五哥莽古尔泰为了取悦他,便命令他的仆人:“去,弄两只野猪和梅花鹿来献给皇上。”仆人哪来的这东西呀,便狐假虎威地命令一个士兵去弄。这个士兵自认倒霉,深入深山密林中,废了好大劲才搞到手,交给了仆人,仆人交给了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献给皇太极。

皇太极一看,严肃地批评了莽古尔泰:“做人要简朴,凡是干成大事的人,哪有这么做的呀,我们身为人主,不能为了自己享乐,就剥夺他人的劳动果实。”莽古尔泰碰了钉子,觉得很委屈。但他不甘心,总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美意,便命令仆人把梅花鹿归还了士兵,却把野猪留下,觉得这个也不值钱,皇太极应该高高兴兴留下。谁知道,皇太极又给他上了一课:“你可别以为野猪事小,小事累积起来就是大事;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而且,我身为帝王,一向主张简朴,也不会沾他人的便宜。”莽古尔泰没有办法,只好把野猪也还给了士兵。

皇太极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国人的奢靡之风也进行了限制。天聪二年正月,针对日益奢侈的丧葬之风,皇太极下谕:“丧葬之礼原有定制,我国风俗,殉葬燔化之物,徒为靡费,甚属无益。”皇太极解释说,人死了就一了百了,知道什么呀,所以,以后为死者燔化衣物,必须从简不许奢靡无度。

然而,人们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皇太极不得不再下谕旨。天聪八年二月,皇太极讲得很具体:“自贝勒以下,牛录额真以上,凡有死丧者,许焚冬衣、春秋衣、夏衣个三袭。庶人许焚冬衣、夏衣、春秋衣各一袭。自贝勒至庶人,有不及此数者,听之;若原制有衣服者,仍照定数焚化;如旧衣不足,毋得新制充数。”皇太极明确规定,如果为了死人单做衣服焚化,被人告发,就要严厉处置。

经过皇太极的治理,上上下下都大行简朴之风,大清国的国运也就蒸蒸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