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智取开原、铁岭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明军的实力,决定乘胜进击,摧毁明朝在关外的实力,壮大自己。努尔哈赤把目标锁定在三个地方,于是,一场决定明金生死的决战拉开了序幕。

意外的沈阳之战

努尔哈赤进行了选择,大决战的首选目标是沈阳城,他决定,在沈阳这个地方打响大决战的第一枪。

可是,沈阳是座坚城,可谓固若金汤。城外设有围城,之间挖有一道大深壕,壕内机关重重:深而大,宽达到五丈,深达到二丈;险,内设尖木桩,布置陷阱;坚,关键部位布置战车和火炮,另置精兵若干。

努尔哈赤要想强攻沈阳城,恐怕难上加难。怎么办呢?他想,不妨分布实施。

第一步:试探。这么重要的军事据点,一旦战事来临,不仅仅是攻城那么简单。沈阳城面临危险时,周围的明军一定会赶来增援,军力部署究竟是怎样的呢?努尔哈赤决定先试探一下,他把目标选中在沈阳东南四十里的奉集堡。奉集堡驻有明朝重军,与沈阳互为犄角。奉集堡一旦有军情,明军会迅速反应。

天命六年二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引兵数万围攻奉集堡。先是守城军队出城迎战,自然被八旗军击败。接着,周围明军来援,双方对战。努尔哈赤目的是为了攻城,便兵临城下,城上立刻滚木雷石俱下,火炮声起,万箭齐发。努尔哈赤细细观察,如果他进攻沈阳城,一定也是这个套路。

第二步,声东击西。这是努尔哈赤比较擅长的战术,他多次讲过,战争不要硬拼,要动脑筋,以智取胜。奉集堡试探之后,他迅速出兵虎皮驿。

虎皮驿是与奉集堡、沈阳互为犄角,虎皮驿失守,则奉集堡危急,奉集堡危急则沈阳告急。所以,努尔哈赤立即出兵,进攻虎皮驿。

可是,这都不是努尔哈赤的战略意图,究竟要干什么呢?明朝将领理解不透。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声东击西,这其实是努尔哈赤的战略技巧,他想通过这种办法,麻痹敌人,搞乱敌人,然后再突然袭击。

第三步,兵临城下。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水陆并进,向沈阳城进发,声势浩大。然而,沈阳城易守难攻,明军早有准备。努尔哈赤绞尽了脑汁,他认为最理想的是引诱明军出城野战,消灭主力,然后攻城。可他接连失败。

引不出城。为了引明军出城,努尔哈赤命令八旗兵在城外抢掠明朝百姓,以激怒明军出城,没有成功。

诱而不降。努尔哈赤吩咐降将李永芳,让他设法诱使沈阳守将贺世贤投降。可是,贺世贤是个忠臣,他见到李永芳的来使,便骂不绝口,一怒之下,杀了来使,引诱他投诚的办法失败了。

虽然两计未成,努尔哈赤并未急躁攻城。他决定利用贺世贤的弱点,引他出城。贺世贤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酒,一旦喝酒了,他会失去控制。努尔哈赤决定等待良机出现。果然,如愿以偿。

《明熹宗实录》:“世贤故嗜酒,次日,取酒引满,率家丁千余出城击奴。”

努尔哈赤听说贺世贤出城,便命令羸弱士兵迎战。结果,八旗兵佯装失败,后退而逃。贺世贤不便虚实,趁着酒劲追击。努尔哈赤马上引精兵围合贺世贤,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上当了。可是,已经晚了,努尔哈赤下令弓箭手射箭,万箭齐发,贺世贤连中四箭,拼尽全力,坠马而死。

主将已死,时机成熟,努尔哈赤下令攻城。

八旗兵奋勇攻城,突破沈阳城的壕堑,以云梯攻之。本来城上火炮布置严密,箭弩手训练有素。可是,一切因为贺世贤贪酒误事,城内听说主将已死,人心惶惶,无心守城。

尤其是城内守军中有明军俘虏的后金官兵,他们看到明军大势已去,便配合后金军,首先在东门倒戈。

《明熹宗实录》:“降夷复叛,吊桥绳断。”

东门的吊桥绳子被割断了,八旗军蜂拥而入,与守城官军展开巷战。很快,八旗军攻下了沈阳城。

努尔哈赤占领了沈阳,速度如此之快,又没有巨大的伤亡,出乎意料之外。可是,接下来,努尔哈赤更加意想不到,他接到了情报:沈阳北面,出现大批明朝军队,向沈阳城包抄而来。

努尔哈赤大吃一惊。经过侦探,得知是总兵官童仲揆、陈策率领川兵、浙兵由辽阳来援;总兵朱万良、姜弼率三万大军从虎皮驿来援;总兵李秉诚率一万大军从奉集堡来援。这些明军从不同方位,浩浩****,向沈阳进发。

按照常理,努尔哈赤将面临一场恶战。是不是像当年四虎出关那样,努尔哈赤不寒而栗。可是,意外发生了。

援沈大军观望不前。朱万良和李秉诚的大军,合起来总有四万多人,声势浩大,而且武备精良,可以与八旗兵决一死战,即使打不败八旗兵,也可以大大牵制努尔哈赤。可是,朱李大军只与八旗兵简单交锋,就一败涂地。朱李急忙下令收兵,回避八旗军的锋芒,这正中了努尔哈赤的下怀。

然而,努尔哈赤却感到了大大的意外,只有六七千人的童仲揆、陈策所属军队却顽强抵抗,使他的八旗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首先是川兵的极力抵抗,川兵将领周敦吉领兵奋力冲击八旗军。努尔哈赤根本瞧不上这股兵力,不仅仅是兵力少,还因他认为明军都是孬种,不敢抵抗。努尔哈赤下令八旗军五万人出动围击,一举歼灭。

于是,白旗军率先冲击,心高气傲的白旗军居然败下阵来。努尔哈赤大惊,再让黄旗军冲击,结果一样败下阵来。再接着,是红旗军冲击,一样败下来。努尔哈赤下令三军合围,一起攻打,都杀红了眼,双方伤亡都很大,尤其八旗军,死伤近三千人。努尔哈赤大惊道:“川兵好厉害呀!”

歼灭了川兵,努尔哈赤下令围歼浙兵。

这次,努尔哈赤不敢怠慢,部署八旗军全力以赴,围歼浙兵。本来,辽东经略袁应泰派出了援军,可是,当援军行至沈阳与辽阳之间的时候,遭遇努尔哈赤的伏兵袭击,五千援军全军覆没。浙兵首领童仲揆请求袁应泰再派援军,可是,袁应泰再也不敢派军,使得浙兵陷入八旗军的包围之中,孤军奋战。

浙兵非常勇敢,拼死冲杀。一时之间,火光冲天,血溅沙场,尸横遍野,异常惨烈。由于敌众我寡,八旗兵数倍于浙兵,导致浙兵全军覆灭。

战争结束了,金明双方都是大感意外。

明朝廷感到了意外。川兵和浙兵如此不畏强敌,奋力拼杀,导致全军覆没,领兵的将领几乎全部阵亡:川兵将领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战死;浙兵将领陈策、戚金、童仲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战殁。于是,朝野上下,极为感动。

《明熹宗实录》:“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

努尔哈赤尤其感到意外。他不仅损失了数千名八旗兵,而且,他损失了数名骁勇善战的将领:雅巴海、布哈、孙扎亲、巴彦、雅木布里、施尔泰、朗格、杜木布、旺格、达哈姆布录等。努尔哈赤极为伤心,整个八旗兵都感到了震惊。

《光海君日记》:“虏之死伤亦相当,虏至今胆寒。”

连朝鲜的国君都知道,努尔哈赤为此而伤心,害怕。

诡计的辽阳之战

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攻下沈阳,三月十八日就主持会议,商讨进攻辽阳的策略。他就是这样,马不停歇,一鼓作气。

可是,他心里非常清楚,夺取辽阳要比沈阳更难,因为辽阳是辽东的首府,是整个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核心;辽东最大的行政长官辽东经略就住在这里。所以,努尔哈赤决定,必须使用智谋,才有夺取辽阳的可能。那么,努尔哈赤会采取那些智谋呢?

首先,使用声东击西之策。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渡过太子河,辽东经略袁应泰非常紧张。可是,不久他得到报告,努尔哈赤没有围攻辽阳,却朝着山海关方向疾驰而去。他要干什么呢?探子回报的消息称,努尔哈赤大军过山海关,直奔京师,北京告急。袁应泰大惊失色。

实际上,努尔哈赤并没有直奔山海关,而是故弄玄虚,想通过这种办法,麻痹袁应泰,放松辽阳的防务,调出守备辽阳的军队,在田野中将其歼灭。同时,乘机占领辽阳。

袁应泰果然中计,他派出大军,一面尾随追击努尔哈赤的军队,一面调集大军出辽阳城,在城西五里外结成三个大营。

其次,在辽阳城内广置间谍。努尔哈赤最善于使用谍工,没有谍工,他很难实现攻无不克的目的。三月二十一日,辽阳战火焦灼之际,突然小西门火药库起火,殃及军营,城内大乱,八旗兵乘势夺城。这场大火,极有可能是努尔哈赤的谍工干的。辽阳城内,降将李永芳早就联络了一些大户,作为内应,再加上努尔哈赤的谍工配合,辽阳城危在旦夕。

《国榷》:“辽阳巨族多通李永芳为内应。”

还有,过去那些被明军俘获的后金兵,此时也被努尔哈赤策反,再次为后金卖命,出卖明朝的利益。

再次,使用激将之法。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率大军兵临辽阳城下。后金兵看到明军阵容强大,心生胆怯,想要后退。努尔哈赤见状,便跃马扬鞭,以63岁的花甲之年,而冲锋在前。

《光海君日记》:“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然后退去!”

这是激将之法。努尔哈赤通过这种办法,激励士兵,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后退则死,没有退路。这一招儿果然灵验,八旗兵奋勇向前,一路冲杀,没有胆怯后退的懦夫。

三招过后,努尔哈赤胸有成竹。接着,他分析了敌情,再正确决策,粉碎了辽阳守军的两大军事策略。

一是粉碎明军阵法。按照袁应泰的战略,五万大军分成三大营,左中右三大营互为奥援,八旗兵为之胆怯。努尔哈赤决定采用切割包围之法,破之。此法果然灵验,明军一旦被切割,便阵法大乱,溃不成军。

二是粉碎明军守城策略。经略袁应泰为了防止八旗兵进入辽阳城附近,便采取一个办法:引太子河水进入壕沟,东门河水进入,西门闸口封住,形成一个天堑。只要八旗兵敢于跳进沟壕,不是淹死,也会被乱箭射杀。

努尔哈赤采取对策。他从源头治起,调集大军从东门堵住水口,不让河水灌入;再调集大军挖开西门闸口,开闸放水。霎时间,沟壕之内的大水被**,壕堑干涸了,努尔哈赤下令攻城。

这样,努尔哈赤用了三天的时间,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从容不迫,攻下了辽东的首府辽阳城。明金双方形成鲜明对比:

努尔哈赤骑着高头大马,进入辽阳城。城内百姓,尤其妇女,盛装迎接努尔哈赤这个新主人。

明朝的两个关键人物却是黯然自刭。一个是辽东经略袁应泰,辽阳城陷,深感自责,便自缢身亡。

另一位是巡按张铨。这个人非常有气节,他不但不逃跑,反而怒斥李永芳背主投敌。可是,努尔哈赤非常爱才,给他多次机会,要笼络他,收到帐下。可是,张铨大义凛然,只求速死。于是,在衙署自缢身亡。

努尔哈赤非常感慨,下令要厚葬这两位明朝的忠臣。

奇怪的广宁之战

辽阳被努尔哈赤占领之后,明朝把广宁作为关外重镇,成为行政首脑巡抚的驻地。所以,对于明朝来讲,广宁的位置就至关重要了。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广宁则更为重要,如果后金不占领广宁,辽沈就会岌岌可危,也就保不住辽东,根据地会很快失去。这样,努尔哈赤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广宁上。

广宁城地势险要,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广宁巡抚王化贞率领两万军队,驻扎在这里。

努尔哈赤既已锁定广宁,明朝就必然要坚守广宁,双方展开了争夺战。看看双方谁胜胜负。

先看看明朝的准备情况。细细分析,明朝军队必败无疑,毫无取胜的希望。

第一、经抚不和。

辽东经略是熊廷弼,他坐镇山海关,调度辽省,是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巡抚是王化贞,坐镇广宁。这两个人向来不和,人尽皆知,甚至于连皇帝都知道。他们两个矛盾参商,表现在方方面面。

两个人性格不同,熊廷弼扎扎实实,脚踏实地,认真调研,为辽东防务做了很多很细的准备工作。王化贞则好说大话,吹牛皮,纸上谈兵;把收复失地,征伐努尔哈赤这样的天大事情说得轻描淡写。

《明熹宗实录》:“愿以六万人进战,一举**平。”

两个人的观点不同。很明显,朝廷派出二位,是要稳定局势,不再丧失地盘,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还要收复失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二人观点截然相反:熊廷弼主张守地,先做好准备,强大自己;对努尔哈赤,要立足长远,发展同朝鲜、蒙古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后金形成明、朝鲜、蒙古的包围之势,时机一旦成熟,再大举进攻。王化贞则主张立即出师,讨伐努尔哈赤,以扬天威。

按理,熊廷弼可以节制王化贞,加之他手中有尚方宝剑,可以代天行事。可王化贞后台很硬,辅臣叶向高和兵部尚书张鹤鸣都以他为知己,互为奥援。所以,王化贞往往自行其事,大小事都自己做主,不向熊廷弼请示,熊廷弼知晓其中的关系,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将领叛变。这是最致命的事情了,这比努尔哈赤的谍工会更有杀伤力。

这恐怕是努尔哈赤的军事部署,为了拿下广宁,他不仅派出谍工,更要从军队高层瓦解明军。于是,他们寻找其中的目标,最终锁定在了广宁游击孙德功的身上。

孙德功贪财,向来首施两端,他看到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之后,过上了优裕豪华的生活,心生向往。于是,他与李永芳遣通消息。广宁城的军力部署,军事设施,军事动态,李永芳通过孙德功一清二楚。

可悲的是,孙德功得到了王化贞的信任。当努尔哈赤围攻西平堡的时候,就采纳孙德功的建议,使明军被动挨打;当努尔哈赤围攻广宁的时候,王化贞又信任孙德功,令其带军狙击后金军。

《熊襄愍公集》:“孙德功等故意上前一冲,即卸去,因而各营俱起,以至大败。”

这就很明显了,王化贞无才无德,用人不明,举措失当,是广宁失守的原因。相反,努尔哈赤则不断调整战略部署。

利用“经抚不和”这个矛盾,抓住时机,迅速出击。努尔哈赤向来敬佩熊廷弼,当他主政辽东军务的时候,一年多的时间,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他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当他发现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而且王化贞自行其事,不受经略节制,便抓住这个宝贵时机,于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春节一过,统大军十万,征广宁。

先打外围,断掉羽翼。努尔哈赤在攻打广宁之前,了解到西平堡为广宁的羽翼,布有重兵。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打西平堡,广宁必然驰援,这样,既可了解明军的反应能力,也可了解明军的军力布置,一举两得。

对明将用两手。努尔哈赤秉承一个原则: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在西平堡之战中,明将罗一贵骁勇善战,努尔哈赤想收服他。可是,罗一贵誓死不屈,大骂李永芳,努尔哈赤下令歼灭他。对于孙德功,投降了后金,努尔哈赤则委以重任。当他撤出广宁之时,便把广宁交给孙德功,由他来代天行政。

截然不同的态度、策略,结果不言而喻。

不过,同以往战争不同,攻打广宁这样的大城,双方会伤亡很大。广宁之战,对于努尔哈赤来讲,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轻松地就得到了心中向往的广宁城。当时,他还有些不信。

正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距离广宁200里之外的地方,王化贞就已经逃离广宁,广宁城不攻自破;二十四日,努尔哈赤还在距离广宁150的沙岭时,孙德功就前来迎接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有些怀疑,感觉太容易了。于是,他在广宁城外观察多时,认为千真万确,才徜徉进城。

这真的是一场奇怪的夺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