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1 / 1)

在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做“欲擒故纵”,这是一个运用智慧的用兵之术。在同治朝的宫廷斗争中,曾被很灵活地运用过,这就是擒拿、诛杀太监安德海的行动。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安德海不就是一个太监吗?诛杀此类,还不容易吗?并非如此,因为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宠监,打掉安德海,等于杀了慈禧的威风,这在当时有多难呢?

负责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最清楚了。事成之后,丁宝桢的幕僚曾经说,杀掉安德海是“不世之业也,其难如平一剧寇,功尤高。”意思是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的艰难程度不亚于平定一场农民起义。

丁宝桢杀掉安德海之后,当朝的两位封疆大吏非常佩服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一个是曾国藩,他说:“稚璜豪杰士也!”,大加夸赞;另一个是李鸿章,他对幕僚说:“稚璜成名矣”。

所以,要想诛杀安德海,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细心筹划,需要使用计谋,怎么办呢?

慈安太后在思索,恭亲王在思索,就连小皇帝载淳也在思索,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能够万无一失。

最着急的是同治皇帝,他恨死安德海了,天天想杀掉这个败类。慈安见状,心里着急,这怎么行呢?她思考着,如何下手,需要同小皇帝商量。慈安对同治皇帝说:“必须找一个妥帖之人,才能办到。”

同治皇帝一向不关心王宫百官的事,一脸默然。慈安道:“汝欲求有肝胆之人,惟山东巡抚丁宝桢。”慈安告诉他,只有丁宝桢可以办成此事,这个人有胆量,有智谋。

可是,如何才能见到丁宝桢呢?慈安说:“正好有个机会,山东此次平定捻匪,巡抚丁宝桢立下大功,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召他进京,商量这个事情。”看来,慈安经历过“辛酉政变”之后,大有长进,知道与人密谋了。

所以,《近代名人小传》这样记载丁宝桢:“始入觐,凡七进见,帝后深褒其忠。”也就是说,丁宝桢7次被召见,与同治皇帝等商量大事,这就是命他相机除掉太监安德海。

计划开始了。

宫里早就传出安德海要出宫,到南方去采办龙衣。大家的反应如何呢?

慈安纵容,不表态。对安德海违制出宫一事,放任自流。

恭亲王纵容,不表态。这要是平时,以恭亲王的个性,早就上折子予以告诫,坚决阻止了。这次没有,他缄默不语。

同治皇帝纵容,没有说话。当有人问起这件事的时候,小皇帝说:“去吧,母后安排好了,听太后的。”可是,他心里在暗暗较劲:等着吧,很快就会有结果。

就这样,麻痹了对方。

慈禧认为她身为垂帘听政的太后,没人反对是正常的,是识时务的,洋洋得意;安德海呢,更是沾沾自喜,暗自庆幸,做他的春秋大梦呢。幻想着,江南的美景,迷人的美食,众星捧月般的场面…

安德海做好了出宫,出都的一切准备工作,陪同人员、侍卫人员、船只、旗帜,以及一切用项等物,万事俱备,只欠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