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1 / 1)

努尔哈赤既然确定了远大的目标,就做好了准备。准备什么,无论在什么时候,成就大事,都必须依靠三样东西:人、钱、物,还要自身过硬,这一切,努尔哈赤准备好了吗?

money

说起来奇怪,努尔哈赤时代,周围的人们都还很懵懂的时候,他就懂得,要想干成大事儿,只有一个,那就是准备好“money”,没有钱,什么也别想干成。那么,努尔哈赤有钱吗?

要说起来,努尔哈赤是个穷人,与继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完全听她的。而继母刻薄寡恩,要求与努尔哈赤分家单过。努尔哈赤得到的家产少的可怜,于是,他不得不靠自立生活。

努尔哈赤是个自强不息的人,在困难面前,生活低谷的时候,并不低头,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于是,他靠着自己的韧劲儿,上山打猎,把猎取的珍物比如袍子、貂、熊等,以及捡拾到的松子、榛子等,进行货物交换,到抚顺马市进行交易,换钱生存。不过,慢慢地,努尔哈赤就发现,这样辛勤劳动换来的钱还真不少,不仅可以生存,还可以有了积蓄。

努尔哈赤对于钱的追求,是终身的,而不是一时的。直到他起兵之后,也是如此,因为他知道,没有钱,就不会有一切。

总结努尔哈赤的财源,有两大渠道:一个是东北女真族中的珍贵物品交易所得;一个就是明朝的贡赏。

女真社会中的珍贵物品都有什么呢?主要有珍珠、貂皮和人参等。

产于东北松花江、黑龙江、图们江三江流域的珍珠被称之为东珠,莹润晶莹,受到世人喜爱。当时的女真人是将这些珍贵的东珠,以及珍贵的皮毛等,通过一定渠道,交易给明朝,换取大量银两。所以,努尔哈赤就要通过战争,夺取这些利益。

灭掉哈达部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努尔哈赤不仅可以占有哈达肥沃的土地,进行耕种收获粮食,还可以贯通到抚顺的参貂的贸易通道,坐收渔翁之利。谁敢于阻挡他的财路,就打谁。

《东北夷情议》记载:“猛酋虽为奴婿,不能强江夷以貂珠之利与奴,奴憾猛酋不为他勾引江夷。”

这里的猛酋就是哈达部的贝勒孟格布录,努尔哈赤因为参貂珠的贸易,而出兵灭掉了哈达。

灭掉辉发部的原因也是经济利益。辉发部与哈达部一样,是产于黑龙江流域的珍珠、紫貂的必由之路。努尔哈赤决定一定要灭掉辉发,打通这个财源之路。

哈达、辉发被灭掉之后,乌拉部就成为阻挡努尔哈赤进行交易的障碍了。努尔哈赤决定,一定要打掉它,贯通交易的通道。

努尔哈赤从万历二十七年征讨哈达开始,到万历四十一年统兵灭乌拉,十几年的穷兵黩武,都是为了经济利益,都是为了钱。

所以,有些资料中甚至记录,说努尔哈赤是个贪财之人。

《筹辽硕画》记载:“奴酋贪甚,得了江夷貂珠不与全价,奴酋却到抚顺关上卖货,又得了厚价。”

其实,就是说努尔哈赤通过倒买倒卖,从中渔利。可见,努尔哈赤是一个做买卖的好坯子。

另一个发财的渠道是明朝的赏赐。还在万历十四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开始得到明朝的所谓“年例赏”,每年给他白银800两,蟒缎15匹,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经济来源,也是一种荣誉。

最主要的,不是明朝的这点儿赏赐物品,是明朝廷的支持做后盾,可以让他赚到大钱。只要明朝廷支持他,他就可以在明廷控制的开原、抚顺、清河等集市上获取大利。

这样,努尔哈赤看准了,一定不和明朝廷翻脸,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要忍,才可以赚到大钱。所以,努尔哈赤曾与万历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三年五次入京朝贡,拍着胸脯向明朝的皇帝保证,自己是忠臣,为大明保卫950里江山。其实,就是为了从明朝的支持中获取大利。

经过不懈的努力,努尔哈赤有钱了,口袋里满满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在女真人生活的区域,他最有货,没人能和他比。

集结的“战狼”

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势单力薄,没有几个人。

资料记载,万历十一年的时候,他的士兵还不到100人,披甲的人仅有30人;万历十二年他的士兵达到了400人,披甲人才到40人,少得可怜。所以,万历十三年,他统兵50人攻打界藩城,披甲人也只有25人。包括万历十三年,他带兵攻打哲陈部,所带兵士也就500人,披甲人80人。也难怪在各种战争中,努尔哈赤要亲自上阵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尽管有着一腔热情,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员,力不从心,是很难干成大事的。

怎么办?努尔哈赤是个聪明人,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强权,才可以生存下去。所以,努尔哈赤认识到,必须发展壮大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集结一群战狼,攻击敌人,才可以获得生存的空间。

既认准了目标,就要拼命为之。努尔哈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现了集结战狼的目标;使她的势力有弱而强,人数由少而多,最终战狼成群,势不可当。他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

一是首领投充的时候,带过来的“战狼”。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建州一些部落的首领看好他,便纷纷带领族人投充他。比如,万历十六年,就有三大部落的首领,带领族人投充努尔哈赤的门下:苏完部的部长索尔果,率领军民500户,前来投充;栋鄂部部长何和礼带领甲士30人前来投充努尔哈赤;雅尔古部部长扈拉胡与儿子扈尔汉,带领族众,前来投充努尔哈赤,等等。

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发展,投充他门下的头领越来越多。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手下的首领达到了32名;万历二十四年,首领达到了53名,每个首领都带来了很多兵士,集结在努尔哈赤的手下。

二是战争过后,大肆掠夺人口,成为努尔哈赤手下的“战狼”。

系数努尔哈赤多次征战女真各部,战争过后,把那些俘虏作为战利品,掳入建州,使之加入努尔哈赤的“战狼”队伍。

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兵攻打叶赫部的内河、安楚拉库村寨二十多处,掠夺人口一万多;万历三十六年,努尔哈赤出兵征讨乌拉部的宜罕山城,获得甲胄300副,掠夺城中大量人口;万历三十二年,努尔哈赤攻打叶赫部,连续攻下两城七个寨子,掠夺人口2000多人;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发兵4万,征讨叶赫部,攻破大小城寨19座,对其中的财务、人口进行大肆掠夺。

对占领地人口的掠夺,是努尔哈赤一贯的策略。掠夺来的人口,主要作为士兵的来源。由于身份为俘虏,身份低人一等,受到努尔哈赤洗脑之后,会更加为其卖力,成为努尔哈赤征战他国的战狼。如果不是战争状态,这些俘虏则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子民。

《满文老档》记载:“分配俘虏,编成万户。”

除了投充和掠夺来的人口,努尔哈赤出于需要,战争在即,他还会向所属部落,或友好部落进行兵员征调,以补充兵员的不足。比如万历三十七年,努尔哈赤决定征讨叶赫部,便征调了红丹部落、土乙其部落、于伊婚部落、同可母部落、朴可部落等,扩充了兵员,增强了战斗力。

从万历十一年的不足百人,经过上述办法,努尔哈赤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已经形成兵强马壮的局面。到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他还在费阿拉城,兵力已经相当可观了。

不妨统计一下他此时的兵力情况。这年,明朝的官员余希元来到建州,努尔哈赤派兵迎接:轻骑兵7千、骑兵9千、步兵1万,共计2.6万兵士迎接,这么大阵势,使得余希元有些不知所措了。

到万历四十一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出兵,动辄4万大军,兵临城下,已经无人可比。这些集结在努尔哈赤麾下的“战狼”们,出生入死,为他的王国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个人素质

努尔哈赤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凭借的是什么,他给他的后人留下了什么?他给他的后人留下了非常优秀的个人素质。

在这里,好多人对努尔哈赤的长相很感兴趣,先看一段资料对他的描述:

《清太祖实录》记载:“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天表玉立,声若洪钟,仪度威重,举止非常,英勇盖世,骑射轶伦,雄谋大略,用兵如神,而又至诚御物,刚果能断,任贤不贰,去邪不疑,凡所睹记,一经耳目,终身不忘。”

从这段记录中,看出努尔哈赤有几个特点:

1、身材伟岸,声音洪亮,风度翩翩。这是努尔哈赤从娘胎里带来的优良基因,是大家从其表面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东西。

2、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的本领,并非一般人所具备的。努尔哈赤能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确实非常难得。

3、勇敢果断。这是一个男人最优秀的基因了,努尔哈赤具备这个性格。

4、谋略非常。这又是努尔哈赤的又一性格特质。

当然,这是努尔哈赤的后人为他总结的基因,不可否认有些溢美之词。但我们遍查史料,发现努尔哈赤确实非同寻常,他至少具备以下三个强大的个人素质。

一是“闯”的劲头。

“闯”包含什么?包含勇敢和一马当先的精神,努尔哈赤就具备这种精神。努尔哈赤的威望和凝聚力不是空谈来的,是他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努尔哈赤的勇敢并非是盲目的,他平时训练出来的惊人的技能帮助了他。

万历十二年,努尔哈赤率兵讨伐纳木占、萨木占、讷申的时候,在最危险的时刻,他奋勇当先,飞身出来,张弓射箭,不仅射中了讷申的面部,而且连中四个敌人,萨木占被努尔哈赤结果了性命。万历十三年,努尔哈赤征伐界藩城的时候,利用自己过硬高超的骑术、刀术、箭术杀死了敌人:一刀将讷申劈成两半儿,一箭射死巴穆尼,使敌人闻风丧胆。

努尔哈赤的“闯”字还体现在他的拼命精神,对于有着尚武精神的民族来讲,这非常重要。

万历十二年,努尔哈赤带兵攻打栋鄂部,交战中,他连续中箭:先是头部被箭射中,接着是颈部又中一箭,箭头穿过皮肉,进入骨头,鲜血哗哗流下来。努尔哈赤毫不畏惧,拔下箭支,拼死作战,最终失血过多,昏厥过去,直到第二天才苏醒过来。

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率部攻打俄尔浑城的时候,更是单枪匹马,率先冲出,结果被敌人锁定目标,乱箭齐发,身中数箭,三十多处血伤,仍然不下火线,砍死一人,射死八人,让敌人闻风丧胆。

二是“智”的基因。

毫无疑问,努尔哈赤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凭借智慧,不仅打败了敌人,也为自己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努尔哈赤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通过《三国》《水浒》这些通俗易懂的作品,悟出了很多指挥军事战争的技巧,凭借这些技巧,保住了性命,打败了敌人。

战场上厮杀,往往是九死一生。努尔哈赤凭借智慧,多次脱险,保住了性命。比如,又一次面对强敌,努尔哈赤的战马都已经吓坏了,他怎么办?他便连续做出假动作,麻痹敌人:先是假装在雪中寻找东西,缓缓撤退,使敌人放松了警惕;接着,他在隐蔽处制造了一个假象,把很多头盔和帽缨暴露给敌人,使其感觉有很多伏兵,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努尔哈赤趁机逃走,保住了一条命。

在战术上,努尔哈赤更凭借智慧,取得了胜利。

1、交战术。两军交战中,势均力敌,或是不如敌人,怎么办?努尔哈赤往往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尤其能够以少胜多。万里二十一年的古勒山大战,九部联军拥有3万之众,数倍于努尔哈赤军队。努尔哈赤采用了几个战术:

以逸待劳之术。面对气势汹汹的九国军,努尔哈赤不为所动,以静制动,蓄势待发。

凭险待战之术。努尔哈赤决定在古勒山歼灭敌人,就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他可以居高临下,利用滚木礌石打败强敌。

诱敌深入之术。先是假装抵不过对方,败退而走,把敌人引入伏击圈,然后伏兵四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

2、攻城术。那个时候,取得胜利的标准,就是攻下敌国的城池,把建州的旗帜插上敌人的城楼,然后,对城池的财务、人口尽行掠夺,就算是大获全胜了。努尔哈赤每次攻下城池,都是这种做法。所以,他研究出了一套缜密的攻城之术。

最常用的一套办法就是里应外合之术,利用间谍深入敌城,刺探城内军事部署情况,或策反,或内外呼应。

《三朝辽事实录》记载:“奴酋最狡,善用奸细;我之动静,无不知悉。”

比如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进攻辉发城之前,派遣大量间谍,分批潜入辉发城内,扮作生意人,间谍多达百余人,潜伏城内。谍工反馈的消息,使努尔哈赤对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于是,建州兵临城下的时候,内外夹攻,导致了辉发城失守,辉发部灭亡了。

三是“大”的格局。

“大”这个字,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很合适。他有很大的格局,才成就了很大的事业。具体来讲,他主要有一下几“大”:

“大”的心胸。努尔哈赤从小就处境艰难,家庭不幸。继母的寡恩,生活的艰辛,等等,可谓没有多少顺心的事。但是,努尔哈赤并不拘泥于此,不计较家事,琐事。尤其是盆盆罐罐的家长里短,他从不关注。心胸宽大得能够装下整个世界。

“大”的目标。努尔哈赤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否则,当他统一建州的时候,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生活了。他放眼整个女真,还不止于此,放眼整个辽东,再扩展到蒙古和朝鲜,甚至准备灭掉明朝,建立一个大帝国。这样的眼光,对于一个偏于一隅的女真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凤毛麟角,无人匹及。

“大”的城府。努尔哈赤有着极深的城府,这与他的祖上基因有关,也与他后天的培育有关。他的祖上一直自强不息,求得功名,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便会寻找机遇,在夹缝中生存。尤其是后天的历练,使努尔哈赤在艰辛、复杂、危险的环境中,锻炼出的狡黠而机警,城府极深。

努尔哈赤的这些优秀的个人素质成就了他,这些素质也遗传给了他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