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原则:让客户占便宜总是好过降低价位(1 / 1)

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觉占了便宜。只要客户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不论价格高低,他们都会买。

马姐的服装店里有一件昂贵的裘皮大衣,由于价格太高,一直都没有卖出去。店里新来的销售员小刘说他能把裘皮大衣卖出去,但马姐要配合他。

下午,店里进来一位妇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后,看好了那件卖不出去的裘皮大衣,她问小刘:“这衣服多少钱?”

小刘假装没有听见,妇人以为他听力不好,于是又加大嗓门问了一遍,小刘这时才有了反应。他对妇人说:“不好意思,我是新来的,刚才没听清,这件衣服的价钱我也不知道,我先问一下老板。”说完就冲着马姐大喊,“马姐,那件裘皮大衣多少钱?”

马姐回答说:“五千!”

“多少钱?”小刘又问了一遍。

“五千!”

妇人觉得太贵,本打算不买了。这时,小刘憨厚地对妇人说:“老板说三千!”

妇人一听顿时窃喜,认为肯定是这个听力不好的销售员传错了话。妇人想到自己少花两千就能买到这件衣服,心里一阵激动,快速付了钱后就匆匆离开了。

就这样,滞销了很久的裘皮大衣被小刘按照原价卖出去了。

故事中小刘抓住了客户爱占便宜的普遍心理,有技巧地将昂贵的裘皮大衣推销了出去。可见,大多数客户并不会对产品的真实价钱仔细研究,而是想买些能“占便宜”的产品。

“便宜”与“占便宜”这两者有很大不同。一件本身价值50元的东西,客户花5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但如果是价值100元的东西,客户用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客户都想着用最少的价值来换取最好的东西,讲究个“物美价廉”。

然而,老百姓口中经常讲的“物美价廉”,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觉上的物美价廉。销售专家指出:大多数客户,不会去调查某个产品的真实优惠幅度,只是单纯地凭借表面感觉来判断这一桩生意是否划算。就像牙膏一样,超市搞促销时,牙膏上经常会绑定一些赠品。其实,这些赠品并不怎么贵重,最终也会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就是在表面上迎合了客户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所以,要想促成交易,销售人员就要巧妙地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

客户对产品都有一个心理价位,如果产品价格低于这个心理价位,或者通过其他促销手段给予客户实惠,客户就会觉得占了便宜,成交也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