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关系(1 / 1)

2003年,顺丰快递北京地区迎来了首个大学生员工。这个小伙子来自东北,理想是成为一个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过硬的职业经理人。不过,求职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最后他成了顺丰的一名IT工程师,虽然在当时这并不合他意。按照规定,来到顺丰先要去做三个月的快递员,之后必须经常到一线去体验。

小伙子第一个月的工资是700元,他没租房子住,在公司随便搭了张床睡觉,两个月后他拿到了3000。他原本就不中意这份工作,也不想当一辈子快递员,于是暗暗在心里盘算起辞职的事情。这天,顺丰总部通过传真机传来几篇文章,小伙子不经意拿起来看了看,没想到这几篇文章竟成为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

文章内容写的是顺丰未来的发展战略,公司的管理制度等等。文字很朴实,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个实在人,他看了看署名—王卫。没过几天,他从同事那里听说,顺丰快递的掌门人叫王卫。这之后,小伙子决定不走了,留在顺丰。因为看完那篇文章,他觉得王卫是干大事儿的人,跟着这样的老板干不会错的。

小伙子成了“预言帝”,王卫果然带着顺丰一路狂奔。小伙子在这里获得了很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没过几年,他就成为北京地区运营部的基层管理人员,半年后,他坐上了主管的位置,再后来,他成为高级经理,整个北京地区顺丰的运营工作全部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个员工为什么心甘情愿长久地留在一个企业里?因为他能看到自己在这里拥有美好的未来,拥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而且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促进他们成长的公司工作。在顺丰,做一线快递员要靠自己的拼搏和一流的服务水平,但只要有能力,司机也能坐上管理的位置。

当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就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为想要拼得一份好生活的人打开了大门。从现在求职者意向的调查来看,人们选择企业的标准不再只是工资的多少,而更多的会关注自己进入企业后能够获得怎样的提升和发展。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员工的成长,王卫在顺丰倡导“以人为本”,他不但要给合适的人打开一扇大门,还要送他们一把成长的钥匙。

培养员工,帮助他们成长,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号:“在出产品之前出人才。”早在二战前,松下幸之助就曾对见习员工的培养发布了专门通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松下幸之助更不忘发出“关于员工教育个人须知”的通告,把培养员工真正作为企业的一项任务。

松下公司的用人原则是: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对可以信赖的人,哪怕他资历很浅,经验不足,也会把其安排到重要岗位上,让他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完善。公司还常对一些有潜质的员工委以看似不能胜任的重任,用压力和紧迫感加速他们成才。

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把尊重员工,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当成是企业最重要的事。马云在2009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与民企应对策略论坛”上指出,不惧危机、拥抱变化是民营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而善待员工、尊重客户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信仰。

马云说,他不懂电脑技术,他只会收E-Mail跟上网浏览。但他认为,外行可以领导内行,重点是要尊重内行,而且要让员工看到清晰的上升形式。

很多企业家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总是叹息人才的流失,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否我们自身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创建使他们满意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自己身边人才济济。

地产大王潘石屹认为打卡制度不但造成了工作的紧张气氛,而且压抑员工的创造性,他为此专门实行了弹性工作制,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规律自由地安排时间,保证工作的高效性。

总之,员工管理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同时也是领导者统御下属,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途径。越是能释放影响力、能倾听、能帮助他人的企业领导者,越是受尊敬和具有效率。其实,领导者若能多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帮助员工建立起良好的成长空间,也就越能建立信任感,而这样的信任感能够换来员工的忠心以及他在未来良好的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