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任务就是飞奔(1 / 1)

顺丰发展初期,王卫的身边只有十几个员工。当时,顺丰的业务已经从深港货运蔓延到国内快件,需求量呈爆炸式增长。王卫和他的顺丰,像一块干涸已久的沙漠,疯狂地吸收着雨水的滋养。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飞奔”。每天早晨天还未亮的时候,王卫就已经从车上取下货物,背着塞得满满的快件包,骑着摩托车飞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了,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王卫和他的老员工在顺丰刚刚起家的时候,特别看重送件的速度。有的员工翻烂了十几张地图;有的员工高速飞车,快得来不及转弯。王卫和他的员工在创业初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奉献精神对于顺丰“疯长”般的发展速度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同样把奉献精神当作企业灵魂的还有柳传志。他说:“现在经营企业很难,不光有决策风险、管理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国家一天天在转型,政策一天天在趋于合理,但是我们的企业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想一点办法,冒一点风险,可能一天都不能生存。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不光要有才能,还要有超强的奉献精神。为什么国有企业通常办不好呢?就是经营者要么因为公有资产无人负责而浑水摸鱼;要么因为公有资产与己无关,但求无过。”

柳传志认为,他能带领联想走向成功,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正如他所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很难实现。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什么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

在奉献精神的激励下,第一代联想人为了让企业活下去,活得更好,他们可谓耗尽了身心所有力量,这使得他们在临到退休时几乎是伤兵满营了。在公司内部,柳传志也提出了“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之中”的“奉献主义精神”,他要求企业的员工必须有奉献精神,在公司遇到困难、遇到风险的时候要敢于担当,有时即便把身体累垮了,即便在不为社会和周围人所理解的时候,也要能忍受委屈,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坚持不懈地把事业做到底。他认为一个联想人必须要具备胸怀宽广、任劳任怨、以事业为重、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等品质。

作为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华为,它的起步和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1991年9月,由任正非等50多人组成的华为团队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这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边一溜排开,床不够,则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人吃住都在这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干活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整层楼没有空调,只有吊扇,所有人都在高温下作业,经常累得汗流浃背。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车到货,不论是沉重的蓄电池,还是机柜,华为人都会立即起来,卸完货物再睡。这就是后来让对手闻风丧胆的华为“床垫文化”。华为漂洋过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打起了地铺,这令外国企业员工叹为观止。

对于这段创业记忆,任正非备感自豪地说:“我记得华为初创时期,我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想想这是十几万人20年的奋斗啊,不仅仅是在职员工,也包括离职员工。每周只工作40小时,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完成产业转换与产业升级呢?每周只工作40小时,只能产生普通劳动者,不可能产生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工程师、商人。如果别人喝咖啡,我们也有时间喝咖啡,我们将永远追不上别人。”

每个企业都在倡导奉献精神,那么什么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考虑利益的得与失,大到牺牲个人的生命,小到牺牲五分钟的时间、几块钱、一点力气。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真正实现富强的;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企业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人也是难以成就伟大事业的。

在创业时,团队成员必须具有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要忠诚并热爱企业,以企业成功和获胜为荣。

第二,要对工作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奋发进取,争创一流。

第三,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把这种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如果团队成员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各行其道,不能专注于企业的发展,只是把工作当成一份差事,应付了事,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创业就很容易失败。王卫也正是看到了奉献精神在创业初期的可贵,并且把这种奉献精神带入到企业管理中,才让顺丰成为速度和信誉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