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卫对外颇为低调,但对内部员工却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人的成功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运气,二是态度。一个人运气非常好,但是没有正确的态度,就好像中了彩票以后挥霍无度,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又被打回原形。而有了运气再加态度,就好像中了彩票之后,积极地去拿这些钱做好事,并做一些科学理性的投资,创造价值,才能够长远发展。”
短期的成功是以运气为主,态度为辅,但长期的成功肯定是以态度为主,运气为辅的,因为最终态度可以左右运气。在王卫的创业过程中,他认为坚持执着,懂得分享,与人为善,就会朋友满天下,有了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运气就不会太差。相反,如果做事态度消极,做事没热情,没毅力,不懂得与人相处,肯定会处处碰壁,有好运也难,好的态度,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就拥有一种“蜗牛”精神,这种执着对于他的创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个是雄鹰,另一个是蜗牛。俞敏洪说:“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进入北大以后,俞敏洪发现,北大西语系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这对于口语和听力都很差的俞敏洪而言,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外星人说话,就算熟悉的单词发出来的音也是他听不懂的,他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
最让他郁闷的是,每次上课老师都让他发言。等他说完后,老师总是无奈地说:“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我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这样的情况让俞敏洪感到极大的羞愧。而且,俞敏洪发现自己也没有能力参加班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不管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末尾。于是,俞敏洪开始在自己的专业—英语上拼命努力。
在那段拼命学习的时光里,俞敏洪杜绝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人情往来,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狂听狂背。他找到一片安静的小树林,每天带着一台收音机、一本资料钻进去,到了午饭时间出来吃饭,之后又钻进去。晚上到了熄灯时间,他跑到走廊尽头,继续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与他住同一个寝室的同学们都有点怕他,因为俞敏洪的状态太疯狂了,“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像饿狼一样”。
这样的“树林生涯”过了两个半月以后,俞敏洪发现,他已经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他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他在词义的衍生记忆方面相比其他同学有优势。比方说,很多次老师讲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生僻单词,一般同学都会被难倒,他却能将其词性、词义以及延伸意思娓娓道出,这令老师和其他同学刮目相看。名声传出后,他成为系里的“单词大王”、“超级英文词典”,任何生僻的词都可以问他。俞敏洪背单词背到了如此的地步: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他能用的单词书了,因为他全背完了。而且,俞敏洪通过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渐渐地也可以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发音,他终于摆脱了班上倒数第一名的称号。
俞敏洪用勤奋证明了在词汇量方面他并不是失败者,他就像是一只不停前进的蜗牛,靠持之以恒的努力,爬向他的目标—金字塔的顶端。
1985年,俞敏洪留校任教,此时他的英语词汇量达到了巅峰—7万多个,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还要多一倍。他为了备课,曾经把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磨破。
“我比较有耐力,有目标,认定了就坚持去做,并且愿意没有时间限制地去做。”俞敏洪在很多场合都重复过这句话。他还经常拿鼓励自己的话,鼓励自己的学生:“1天比别人多背10个单词,10天多背100个,100天多背1000个,1年以后就没有人超过你的词汇量了。每天比别人多走1步,10天比别人多走10步,100天多走100步,别人就没法跟你比。”
俞敏洪认为,自己没有鹰的天赋,但是有蜗牛的精神,只有自己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向前“爬”,才能有站在金字塔顶上的机会。
年近70岁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虽然脸上早已生出皱纹,但是却从未磨灭他对联想梦的执着追求,他说:“我的计划是,退休之前能让联想控股实现整体上市。”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将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成功复制到其他企业家身上,在成就别的企业的同时,将自己变成一个成功的投资家。
王卫、俞敏洪和柳传志这些成功的创业者身上的共同点就是执着。只有执着的创业者,才能在激烈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