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专家赵宝祥:万物唯“心”造(1 / 1)

生命禅 吴云艳 1907 字 5天前

赵宝祥:“万物唯‘心’造。”正是人的一颗自私、自我的“心”造出了诸多“心毒”——自私、贪心,把贪心私心拿走了你就没有“心毒”了。

如何排心毒?多看别人的优点,找自己的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对方身上的优点就是闪亮的金子,缺点就是垃圾。我们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垃圾都捡了过来,将自己变成了垃圾桶。如果我们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当金子捡过来,那么我们就成了聚宝盆。

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你就释然了。怨自己,心也就放下来了。内心纠结是因为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是,因此内心无法释怀,心毒就越积越多。所以说,要铲除心毒,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作者:这里的“心”到底是指什么?

赵宝祥:有一大哲学命题,就是“性命”之说。性,我把它分为三大问题:天性、秉性、习性。命,分为:身和心。

“天性”就是孟子所说的“性本善”的“性”;佛家讲的“明心见性”那个“性”;老子的“道可道”的那个“道”;也是我们在生命诞生时所聚集的最原始的生命能量。这个“性”和宇宙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天性都一样,至善纯真,人人具足,只是不能显现,其原因是被我们的秉性所蒙蔽。

“秉性”就是我们的生命诞生以后形成的包括遗传、包括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自己的脾气性格。其根深深植入我们的骨子里,很难去除,致使我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天性,经常会迷失自己。

“习性”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自己身体的享受而养成的不良习惯。它是“秉性”的帮凶,其根深植在我们的肉体里。

孟子说的“性本善”的“性”指的是人的“天性”;韩非子说的“人性本恶”,则指的是人的“秉性”,人的秉性是恶的,一生下来就要吃要喝,否则就哭就闹,完全为了自我,这就是秉性。“习性”是什么呢?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告子,告子因人性本善的问题还与孟子有过争论。孟子说人性本善,告子说人性无善无不善,人性不善也不恶,受环境影响。告子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坑,我把东边的堤坝扒开水往东边流,我扒开了西边的堤坝水又往东边流。为什么呢?人性就像那水,我让它往哪边流它就往哪边流。“习性”是后天养成的。

其实孟子和告子讲的不是一个“性”。告子讲的是人的“习性”,孟子讲的是人的“天性”。我们的“习性”受后天的影响,家庭学校的教育、人品的自我约束等,是养成的。“天性”就像灯泡永远发光。“秉性”就像灯罩,时间久了就会蒙上污垢,原始的光芒散发不出来。“性”主我们的祸福,性情好的人,必有福享,性情不好的人,一生很难顺风顺水。

再说“命”。组成“命”的一个是我们的身体,一个是我们的心。心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道心,一种是人心。《易经》里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永恒不变的才为“道”。我们每天早上需要吃早餐,否则日久就会生病,这就叫“道”。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这就叫“道”。亘古不变的就是“道”,你违背这个“道”就会出问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你违背这个“道”,从健康而言就不会好,所以,想健康也要遵循“道”。

“道心”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心要顺应自然、社会的规律去生活。人心是有贪心、私心、盗心,恨心、怨心、**心、嗔心、怒心的,你以哪种心去生活,“道心为微,人心为危”,这就是儒家的思想。如果你依从“道”心生活,于细微处就能体现出来。所以要修一颗“心”,就要从微细处、从小事做起。人心是很危险的。如果你完全按照你的生理所需去生活,你真的就危险了!“心”和“身”是两个概念,按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修身养性,应该“心”引领着“身”走。心是身的“主”,身是心的“用”。但我们现在的人通常是“心”屈服于身体的享受,是“心”跟着“身”走;身变为心的“主”,心变为身的“用”了。比如,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父母不同意,非要把你嫁给另一个人。你左右不了父母的意志就嫁给了他。但你身体嫁给这个男人了,“心”还在另一个男人身上,这叫心和身的不和谐,其结果必是家庭不和,生活无奈。当身体领着“心”走的时候,身体的需要是无穷无尽的;人的欲望一旦膨胀,我们的心就变为身体欲望的奴隶,追求过多的名利贪欲,无法获得一颗安宁平静的心,其最后的结果,是可悲又可叹的。

作者:的确,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心”引领着身走?大多是身体牵引着“心”走,所以很难达到身心合一,过早地失去了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和谐,事业的辉煌。比如一些企业家,因为对事业的疯狂追求,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用心偏执地追求来导引身体,经常不吃不喝不睡,所以很多精英人士英年早逝。

赵宝祥:身主寿。身体决定是否长寿。因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人身心是不和谐的。比如领导批评你重了一点,你的眼睛非常恭敬地看着领导,但心里可能很懊恼,可能还很气愤,并且心里结上了“结”;淤积久了身体就出现不适,病就可能窝在身体里了。身体接受了批评,心却一直还在抵触,这就是身心不和谐的典型表现;身体经络可能因此就淤堵了。因此,如果想身心和谐,你错了就应该认错;做错了老板批评你是应该的,下回不犯这个错误了。身体接受批评,“心”也要接受,你才可能高高兴兴,继续快乐地生活。

作者:事实上,现在的人很自我,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被质疑一下都会引发他内心的不舒服。人们用很多方法来压抑自己的“心”,使自己身和心无法和谐,从而导致疾病。

赵宝祥:这个不单单是导致疾病,还会导致命运的失衡!

当你情绪不好,身体也相应地不舒服,事业就会出现波折;更有甚者会影响家庭;家庭不好影响孩子;如果孩子工作学业等不好,又会直接影响父母的身体……这是一环套一环的。表面上看是平衡身体和情绪,但影响的却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因为我们是社会人,我们活着是有责任的。“人”字一撇又一捺;那一撇是你自己,一捺是父母、是爱人、是孩子、是同事;如果那一捺不好一撇就会趴下来。所以从中国易经文化来讲,没结婚以前交的是父母运,必须孝敬父母,他们好我们才好。如果父母不好,那我们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其他呢?其实尽孝是给自己积累福报。结婚以后,交的是配偶运,配偶好了我们才好。老了交的是子女运,子女好我们才好。

这种身心合一的难度在于社会性。比如很多伦理的、道德的、社会规范或不和谐的东西等,种种社会环境会带给人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和压力。作为一个人,尤其一个男人必须去承受,但内心里他并不愿意。如果他不能以一种臣服的方式来面对,他就必须忍。

我认为,身心和谐的关键在于教育。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提倡身心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身体与环境的和谐等等。

作者:为什么现代人“心”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人心也越来越难以接近?

赵宝祥:因为是“心”没能管住自己,“心”臣服于“身”,做了“身”的奴隶!肉身的欲望不断膨胀,“身”在奴役你的“心”。你的心理扭曲了,身体被欲望掌控,这是恶性循环。

现代人追求竞争,追求享受,追求金钱。有小房子要买大房子,有一辆车子还要买豪华车。不停地产生欲望、追求欲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壑难填。

作者:是的,这些欲望也是从“心”里产生的。

赵宝祥:不是,欲望是你的肉身产生的,是人的身体要享受这些,是回馈给心的。不管小房子大房子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更舒服,为了自己在社会上更有面子更有地位,为了地位、名利,为了自己的私欲和面子。“心”是因为被身体所奴役,欲望满足不了时而失衡!心如果是平衡、和谐的,就不会生病。万病也是由“心”造。

作者:疾病和“心”怎么会发生联系呢?比如心脏病等,会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的?

赵宝祥:心脏病,一个是过度的惊吓,一个是操心,再就是发脾气,而且对一些事情有怨恨之心。比如心里有怨气,尤其是怨对方给自己造成了伤害。女人尤其容易怨。长久的怨恨,长久的放不下,心脏极易出问题,再就是子宫、**出问题。男人的心脏病主要就是恨。男人去掉恨,女人去掉怨,身体状况就能好很多。

肺病主要是因为操心所致。肾病就是烦,肝病就是怒。许多肝病,都与怒密不可分;自大、不服人、抗上、生闷气、发脾气、好胜等个性都容易诱发肝病。

作者:这些“心毒”应该怎么排解?

赵宝祥:排心毒就是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心就容易平衡。任何时候找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心就平和了。这点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通常人们都找别人的不是,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尤其可怕的就是对待自己的亲人。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最无情,这点很可怕。因为我们的亲人对我们付出十个好,有一个不好我们就会不满、埋怨。

作者: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心”维护好,首先要建立起反思机制。要正确地看自己和家人、朋友各方面的关系,把自己的“我”放得小一点,把他人放得大一些,发现他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缺点。

赵宝祥: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哲学、处世观念,包括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价值取向错误,这个人就会出问题,就会对很多事物发生扭曲的判断,甚至沉溺在自以为是的虚妄里痛苦不堪而难以自拔。

万物唯心造。如果没有一颗客观公正、平静的“心”,你造出来的“事实”就会出偏差,而且因为你对那些“事实”的笃信,所以反而成为你的心毒,让你的生命失衡,影响你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