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彻是一个内向的男孩,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此被家人寄予了厚望。他的记忆力很差,也不喜欢学习。他逃避社会并想去海边生活。甚至在大学里他站在很多同学的面前,他还是会被遗忘。然而,当他发生转变时,他的整个生活都改变了。他充满了热情与希望。当他怀揣着目标着手做事,任何事物都变得渺小。他在仅有十八个人的劳伦斯堡的小教堂里砍柴、生火、清洗吊灯、拖地。当他的妻子生病的时候,他就煮饭、洗碗。他对于承载着抱负的生活所积累的热情最终冲破了简陋的环境所带来的障碍,最后,他蜕变为美国最伟大的布道演说家。
◆
当汉德尔还是个小男孩时,他给自己买了一台击弦古钢琴,把它藏在阁楼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地去弹,弹的时候用一些小块的上好木棉布把琴弦包裹起来,这样琴声就不会吵醒家里的其他人了。迈克尔·安吉拉荒废学业去临摹一些他连带回家都不敢的画。穆里罗在书本的空白处画满了涂鸦。德莱登十岁前就读完了波利比奥斯的著作。李·布让仍是个小男孩时就给家里的一面墙画了木炭画。蒲柏十四岁时就能写出绝妙的诗作。法国著名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十六岁时就发表了一篇关于圆锥截面的论文。
阿加西教授对他的工作是如此的充满热情,并这样爱着鱼类、飞禽和走兽,以至于有传说称这些动物愿为他而死,献上自己的骨架供他研究。他父亲希望他融入商业生活,但是他毫无反应,因为鱼儿们正日日夜夜占据着他的时间和精力。
◆
一次,知名数学家哈维先生来到一家书店,他看到一个外貌可怜的穷小子走了进来,然后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什么,递给了店主。哈维对这件事感到好奇,事后他询问了店家,才知道那个人原来是一个名字叫基托的人,基托很可怜,双耳失聪。这个人后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圣经学者之一,而他的第一本书却是在一个破房子里写就的。更不幸的是,基多在少年的时候,在背着沉重石板岩往房顶爬的途中不幸从离地三十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他之前来书店是来借书的。这个可怜人对书是那么的渴求,以至于卖书的店家出于怜悯,都愿意将书借给他,让他读完再还回来。
《青少年之友》杂志曾发文说爱迪生先生在他的自传《生活和发明》一书中提到了他偶然发现留声机原理的途径。而这种意外只发生在特定的人身上。
“那时我正对着电话的话筒唱歌,”爱迪生说,“当声音的震动像一颗颗钢点一样通过铁质话筒‘刺痛’我的手指时,我开始思考了。如果我能把声音的每一个点都记录下来,然后在同样的表面上播放,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它会发不出声音来。
“一开始我在一张电报纸上实验了一下,发现声音点在纸上形成了一个字母表。我对着话筒喊‘嗨!嗨!’,然后重放了一遍,果然听到了微弱的‘嗨!嗨!’。
“我决心要做一个这样的机器,但更加精准、完美。我给我的助手们指导了一下,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些什么。可他们嘲笑了我。这就是故事的全部了。留声机就是因为手指被话筒的声音‘刺痛’了发明出来的。”
偶然发现一个好点子是一回事儿,但是把好点子完美实施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造出来的机器可以发出声音,但是就像很多小孩子一样,发出气音和嘶嘶声对它来说很困难。以上是爱迪生的自传,但是其他评论就有点夸张了:“一连六七个月,他经常每天花十五至二十个小时喋喋不休地说一个单词,比如‘斯培西亚’,将单词的发声录入蜡的表面。这个发明家一会儿大吼一声‘斯培西亚’,一会儿又像女人一样口齿不清地把‘斯培西亚’发成‘培西亚’,就这样不休不止重复了上千遍,直到他心中满意为止。”
“留声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极度滑稽的。听到那些严肃并受尊敬的先生们以一种富有科学荣耀感的声音耐心重复着‘玛丽有只小羊羔,小羊羔,小羊羔’,并非常庄重地向大家阐述其工作原理,对于新事物大家总是很难接受。”
弥尔顿即便在又瞎、又老、又穷的时候,也一直表现出透着高贵的愉快心情,从没有“减退一丁点的勇气和希望,反而坚定向前。”
狄更斯似乎被他笔下的人物牢牢地占据了身心,他日夜都在想着他们,一直想到这些人物被恰如其分地刻画并写入小说中为止。
◆
有一个时期,欧洲的普通群众如果看了非宗教书籍和听了非宗教的讲座,就会被认定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有一个名叫查尔斯·奈特的人,决心要通过廉价文学来启蒙大多数人。他相信一篇文章可以既有教育性又具有趣味性,虽低价但不低俗。他最先办了《一便士杂志》,这本杂志在第一年发行了二十万份。奈特接着编辑出版了《小百科全书》《趣味知识库》《最佳作者三十分》和其他一些有用的便宜书。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通过出版低廉而有益的书籍来提升国民素质这一事业。他死去时很贫穷,但是满怀感恩的人们在他的墓前树立了一座庄严的纪念碑来感念他的高贵人格。
德摩斯梯尼把他的同胞从无精打采中唤醒,激励他们顽强地保卫祖国的独立,抵抗野心勃勃、狡猾奸诈的王子所策划的攻击。那个菲利普王子不得不服气地说,雅典所有的舰队和士兵都比不上一个德摩斯梯尼令他恐惧。
天才霍勒斯·格里利大器晚成,他在创办《纽约论坛报》之前默默无闻,而他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用了一生的心血来经营《纽约论坛报》。
◆
“我没有任何书籍,只有天空和大地完全对我开放。”伯纳德·帕里希这样说道,他在1828年离开法国南部家乡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尽管只是一名玻璃绘制者,但他拥有一颗艺术家的灵魂。一只精致的意大利杯子搅乱了他的生活,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去寻找给杯子上釉的瓷釉,这个决心就像一种**占据了他的内心。他经年累月尝尽各种试验去了解瓷釉的组成成分。他搭建了一个熔炉,最后以失败告终,然后他又搭建了第二个,烧掉太多木材,烧坏太多陶器,浪费掉太多时间之后,他开始面临贫困,由于没钱购买燃料,他不得不在普通的熔炉里进行试验。结果还是失败,但他当场就决定再次开始,很快他就烧出三百件瓷器,其中一件覆盖着漂亮的瓷釉。
为了完善自己的发明,接下来,他自己扛砖块搭建了一座玻璃熔化炉。终于等到试验的时间,但连续高温烧了六天之后,他的瓷釉还没有熔化。他的钱全部化为乌有,但他又借了一些钱,买了更多的锅和木头,努力找到一种更好的熔剂。等他再次点起燃料,一直到燃料燃尽,仍然一无所获。他把花园栅栏上的木栅拆下来,扔进火海,但也只是徒劳。接着,家具也白搭了进去。储物室的架子也被拆了扔到熔炉里,高温终于熔化了瓷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