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为了治疗痛苦,一直都生活在禅院里,每天都盘腿打坐,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他逢人就说,自己的身心是多么的轻松安宁。一位禅师为了考验他,就说了句“扯淡”。这个人马上就翻脸和禅师对骂起来。看来,修为、境界这个东西,真的得从生活中来历练。所以,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处都是道场,都是学校,我们都能从中学到让内心真正平定的本领。
一个人,当他对每天都重复的生活失去了兴趣时就会变得不安分,身心躁动不已,各种各样的欲望也开始萌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也多加不满。这就好比,我们觉得自己吃厌了某种食物,就开始嫌厌它了。但是,如果你看到别人连能够果腹的东西都没有,你就会珍惜它了。有时候,不是生活让我们失望了,而是我们过得太贪心了。
如果你漫不经心地过生活,你就真的可能体会不到在柴米油盐之中还有那么多乐趣,你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可贵性。许多人每天做着的不一定是自己应做的事,而自己真正应当承担的工作,却一再地拖延。为什么我们会焦虑,就因为我们把精力耗费在了对生命无意义的事情上。如果从今天开始,你认真地生活,带着所有的爱、感恩去发现生活里的乐趣,每天只选几件事,并且都是有意义的事,这样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在不断地改善。
如果某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处于混乱之中,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能够发现生活里的混乱是个好兆头,这说明你真的开始关注生活了,而不是再如以往那般得过且过。然后,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清理桌面、整理房间等,这些简单的工作能够让我们的心思更集中。当我们简单下来、慢下来,我们会发现在每一次呼吸中、在每一个动作里,都有一种安静的感受。
有个烦恼很多的人问禅师,是否应该去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就能不再生出烦恼。禅师说,是。他又补充说,这个清净的地方就是你原本的生活。当然,如果你只是带着不明事理的混乱的心回归到生活本身,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应该是带着善于体察一切、又能肯定自我价值的心。生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我们以哪种心来看待生活,而不在于我们生活在哪里。
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那生活在鱼缸里的鱼,那么每个人的举动都会影响到鱼缸里的环境,进而影响到他人和自己。但是,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这个道理不也是一样的吗?如果我们时刻都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心底的那些负面想法和恶劣情绪,也应该时刻注意收敛一下吧。
其实,环境本身是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的,一切污染都是从人类的行为而来。同样的道理,生活本身并没有好坏的分别,也不存在它偏爱谁、它伤害谁的分别,一切的快乐或痛苦,都是从自己的内心中生出的。
不通过双手劳作,不通过心来体验,那么,我们还要生活干吗?
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辛辛苦苦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但对那些轻易就能得到的往往不够珍惜。于是,大家就把目光集中在不易得到或根本得不到的事物上,自然身心就会被贪欲的火焰烧灼着了。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被贪欲之火烧痛了,就要放手了,他们还是在为得不到的东西而遗憾、愤恨。其实,他们就算什么都得到了,也一样不会快乐的。
你可曾见过母亲满怀喜悦地为孩子们操劳的场景?那种场景里,那个操劳的母亲心中是有禅意的。你又可曾见过远方游子兴冲冲地还乡时的场景?在踏进家门的那个时刻,游子的心中是有禅意的。因为他们体现的是生命的动能,这动能里有喜悦、有感情,所以,这才是禅。
物质生活环境确实在不断得到提高,但是,精神生活环境却并未比原来更好。以往的年轻人至少还有朝气在,可现在的年轻人却只是在追逐财富和名利跑。如果你问人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那便是算计,人们算计着谁亏欠了自己、算计着谁欠了自己的人情、算计着如何才能爬得更高。其实,没有谁亏欠过我们,是我们一直在亏欠自己。
有一个被认为是“幸运儿”的人,他在谈到自己的“幸运秘笈”时说,他并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在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会忘记别人,并且尽力也让别人过得好。这确实是很值得赞赏的生活态度。生活好过时不忘他人,这确实很好,但如果自己生活不好过时,还能带着喜悦去生活,这就更值得赞叹了。看一个人的心态是否够积极,只有看他在人生低谷时是怎样的心态,才能看得更准确。
有个宰相,他与无住禅师下棋时,听见窗外有鸟雀在叫,便很心烦。但无住禅师却依然平静自若,就像外界的干扰根本不存在似的。宰相问其原因,禅师说:“让宰相觉得干扰的,乃是你心中的烦恼,这关鸟雀什么事呢?”看来,内心的问题不解决好,再怎么好的自然律动,都能被我们当作是一种干扰啊。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与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