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那么在向前奔跑感到累了的时候就该停下歇一歇,能跑起来但也能慢下来,从从容容地努力奋进,这正是禅者的活法。
当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行动和谐统一时,人就会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做事情,他不会过分地期待有所成就,但却非常享受忙碌的过程。他不会刻意地向往快乐无忧的日子,因为对他来说生命里天天是好日子,没有哪一天是不快乐的,因此就不必刻意向往。只是,现代人习惯了自欺欺人,总是做着别人期待的事、别人认可的事,却很少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也就难怪会有那么多人身心不协调、生活不快乐了。
要踏实而勤奋地工作,只有身体动起来了,筋骨才能舒展,而内心的压力才不至于特别大。生活总是动静相宜的,生活也应当是快慢相依的。
生活中的苦乐、好坏,都是内因、外缘的聚成,有时候我们本无选择余地,也没有办法逃避。既然如此,那就要养成适应环境的能力,禅为我们提供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慢一些去适应。因为快速适应追求的只是一个结果,却对平衡身心没有什么作用。而慢慢地适应,则更注重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也能真正地了解生活。
各个地方的人在对待生活境遇时并没有什么不同:面对顺境,总免不了贪欲无厌;身在逆境,绝对会怨天尤人。在顺境中应当好好把握,趁时机得当时再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逆境中,应当创造条件、安稳自心,以期能平稳度过逆境,并借助种种条件来扭转逆境。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得到更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真正欢喜地生活。禅者的做法是,时刻都想着应该丢掉些什么,比如嗔恨、贪婪、负面情绪、对某个人的抱怨、对生命的冷漠……当我们每时每刻想到的是如何丢下这些东西时,我们才会真正地有所得到。
如果你和别人总是互相仇视,那么日子久了必然会各自痛苦、两败俱伤。但如果大家放下成见、放下仇视,试着互相接受,继而互相欣赏,最好再生出友爱之心。这样大家才能在和谐的关系中实现共同成就。
尽管生活中有些内容不是那么充满善意,但我们没必要执着在这些不善的方面。如果说禅的真义是要体验生命,那么这个说法同样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但去体验就好,不论是苦是乐,还是不苦不乐,那都是一个过程,说不定你在体验过苦痛之后还会感谢它呢,如果没有它,哪里能成就自己那顽强的生命力。
生活里的觉悟,是以肯定自心、实现自我为根本目的的,这并非是夸大个人的力量,或者说个人意志凌驾于一切人的意志之上,而是我们要肯定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不断的净化、完善,同时这也是肯定一切生命都有这种能力。而实现自我,就是要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你是否懂得感恩奉献,是否真的做到了利益他人也成就自己。
与其把幸福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倒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或许他人决定了你是否能加薪、是否能步入婚姻、是否能得到工作上的肯定,但幸福这种内在的感受,又怎么能任由外部来干预呢?
真正的觉醒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真正的生活不是看谁跑得最快,而是看谁在烦恼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而真正的禅者,则是张弛有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尽管生命前行的速度很慢,但在前行过程中看到的美景却最多。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前飞奔,却忘记了享受沿途的风光,直到他跑到了目的地才想起来自己错过了什么,可是后悔也不能换回生命的倒流了。
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对人生前景充满希望,对现实人生充满爱。于是,才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保持着投入的状态。因为我们相信,无论自己目前做的是什么,只要信念在、信心在,就一定会看到生命之花绽开。
有人专程来找到铁舟禅师,请他来讲说禅法。铁舟便说:“你先来讲讲你的心得吧。”这个人便洋洋自得地讲了许久。铁舟哈哈一笑:“原来不过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人贵有自己的见解,即便不十分准确,但也是独属于自己的见解。正好比,做人要有自己的生活,或许不非常成功,但这生活却是他人无法复制的。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中要做的事情不仅包括打扫庭院的垃圾,也包括清理内心的垃圾;不仅要时常剪除花园里的杂草,也要时刻留意内心的杂草。所以,生活中的这些杂事,也是一种心灵的劳作!
——摘取自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