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接受人生的缺陷(1 / 1)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第十六章》

【释义】

事事物物虽然纷纭繁杂,但它们都可以归结于它们的根本。归结到根本它们就显示出始终如一的清静,这就叫作恢复到“本来”。懂得恢复“本来”就叫作达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达到生存的恒常就叫作有明于道。不懂得达成生存的恒常而胡作非为,就会充满凶险。

【智慧解析】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陷:外貌上的、性格上的、经历上的……当一个人懂得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时,他也就真正地成熟起来了。

人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刻意掩饰,自欺欺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越是刻意掩饰自己的缺陷,自己活得越累,有时甚至还显得很尴尬。这是因为缺陷是客观存在的,掩饰往往只会弄巧成拙。

缺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人都有,然而,面对缺陷,大多数人是选择去掩饰。掩饰缺陷也许是人的天性,毕竟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缺陷的人,实属不多。因此坦露缺陷确实需要勇气,要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虚荣,还要战胜世俗的偏见。所有这些,没有超人的勇气是万万做不到的。

知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在教国画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极力掩饰自己作品上的缺点,有时画得差,干脆就不拿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刘墉会对他们说:“初学画总免不了缺点,否则你们也就不必学了!这就好比去找医生看病,是因为身体有不适的地方,看医生时每个病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症状说出来,以便医生诊断。学画交作业给老师,则是希望老师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你们又何必掩饰自己的缺点呢?”

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 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但是她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结过两次婚,都离了,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都觉得他挺亏的,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

他的确开的是辆老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他的车说:“三手?看起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的呀!”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了个广州人,又嫁了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 20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料理家务。说老实话,现在真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呀!”

“你说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拍着方向盘,继续说道:“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做过许多荒唐事,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都彼此珍惜,这种小缺陷,其实正是一种完美啊!”

正因为这位男士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他才不苛求爱人的完美,结果两个有瑕疵的人才能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就是生活在对与错、善与恶、完美与缺陷的现实中,我们既然能从自己非常优秀与完美的现实中受益,为什么就不能从自己的缺陷中成长呢?

我们应该明白有缺陷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自认为自身条件已经足够好以至于无可挑剔、不必改变现状的人往往缺乏进取心,缺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意志;相反,承认自己的缺陷,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却可以使我们处在一种清醒的状态下,遇事也容易做出最理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