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释义】
善于行动的人,做事从不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留下漏洞让人指责。
【智慧解析】
善于行走的人是不会留下痕迹的,善于讲话的人,找不到他的破绽。这是说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他做事就很完美。修养支配言行,一个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当你的修养达到很高深时,就是至善的人了,你心里没有虚伪的做作。你做事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纯粹是自然本性的流露,也就没有缺点让人责备了。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善行,无辙迹”。真人在外表上是很难看出来的。真人不论自己有多高深的本事,他的心始终那么平和普通,从来不卖弄自己,这就是真人的修养。
在 20世纪初,有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先生与林语堂先生都参与了此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为了表示自己是内行,伯希和向蔡元培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上乘等。
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元培的表情,他并不表示赞同或反对,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
含蓄是一种修养,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一个人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低调、含蓄,这更会赢得人们的钦佩和敬重。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管住自己的嘴巴,《水浒传》里有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林冲躬身施礼,但是洪教头却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面孔,对林冲的施礼并不理睬。比武时“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他哪里知道林冲是真人不露相。有涵养的人是含蓄,是藏而不露,洪教头却以为人家没本事。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高傲自大又自不量力。
一个人的修养,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上体现出来。善于言语的人,必定是谨言慎语,很少有瑕疵与错误。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谨慎,一句失言就可以让人反目成仇。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
话未出口由你控制,话已出口不由你控制。话不在多,少说为佳,有时无声胜有声,多说话不如少说话。
人常常会犯一个毛病,说了许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就从嘴巴出来,让所有的话语都消失在大气层里。有的话说了会制造自己的烦恼,有的话说了会让别人烦恼。
中国有很多俗语,比如“沉默是金”“少说为佳”“乌龟有肉在肚里”“半罐水响叮当”等,这些俗语中都潜藏着十分高深的处世哲学。“沉默是金”强调了不说话的重要性,说明安静的人招人喜欢。“少说为佳”强调了少说话对自己的好处,起码不至于招惹麻烦。“乌龟有肉在肚里”是对不爱说话的人学识和本事的肯定,喜欢说话的人则被当成了只会说不会做的没有涵养之人。“半罐水响叮当”更是对那些爱说话的人严厉的批判,喜欢多嘴,多半就是个本事不大的人了。
中国还有一些俗语对那些喜欢多嘴者进行了告诫,比如“言多必失”。
这是实在话,一个不说话的人恐怕不会在说话上惹麻烦上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欢说话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祸上身,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点。
俗话说“祸从口出”。过多的言辞必然会在不经意间触及到某些人的痛处,而对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麻烦。三国时期的杨修,可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个词来形容杨修的才学是绝不为过的。但恃才傲物的结局便是讲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于非命。杨修的“祸”根便在其口。面对他的遭遇,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杨修所表现的究竟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顽痴呢?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善于行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讲话就不会留下过错。言行举止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很多时候,一些细节和小事上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平时我们要在言行方面完善提升自己,让良好的修养永远伴随着自己,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