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兄为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直接去找某主任。可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损"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办事儿了。
一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儿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着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
人生一世,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然要求人脸皮薄是不行的。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要厚着脸皮做人,硬着头皮做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方面流传最广的故事,要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来到卓府,见到了风华正茂才艺超群的卓文君,两人一见钟情,以身相许,并连夜私奔到了成都。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很快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脚,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觉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因为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
果然,不久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有几个朋友便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起码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了。
表面看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做法,颇有几分泼皮无赖之相。其实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说,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田地,还要那面皮做什么?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说白了,这是他们夫妻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想出来的计策——做人做事的计策。
在某些时候,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做人就要厚着脸皮,做事也要硬着头皮,否则的话,人做不好,事也做不成。许多事如果不丢开面子、硬着头皮去做,就会像下面我要说的这块石头一样,质地再好也只能被人遗弃,徒呼奈何了:
据说很久以前,有个著名的雕刻师傅准备塑造一尊佛像让人膜拜,精挑细选后,看上其中一块质感上乘的石头,没想到才拿起锉刀开始敲琢几下,这块钉头就痛不欲生,不断哀嚎:"痛死了,痛死了,呀,不要再刻了,饶了我吧!"
师傅只好停工,任其躺在地面,另外再找了一块质感差一点的石头,重新琢磨,只见这较差的石头,任凭刀琢棒敲一概咬紧牙根坚忍承受,默然不出一语,师傅更加卖力,精雕细琢下,果然雕成了极品,大家惊讶为杰作,决定加以供奉,供善男信女日夜顶礼膜拜,从此,该庙宇香火鼎盛,远近驰名。
不久,无法忍受雕刻之痛的前一块石头,被人废物利用,铺在通往庙宇的马路上,人车频繁经过,又要承受风吹雨打,实在痛苦不堪,内心亦愤愤不平,质问庙里这尊佛像,说道:"你资质比我差,却享尽人间礼赞尊崇,而我却每天遭受凌辱践踏,日晒雨淋,你凭什么啊?"
佛像只是微笑着说:"谁叫你当初受不了苦,没敲几下就哇哇叫!"
这块石头的教训太深刻了,我想,它至少能给我们留下了两条人生感悟:
一是做人要坚强,不论别人怎么看待你,嘲笑你,你自己要相信你自己,然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二是做事情要不畏惧任何艰险困难,硬起头皮,顶着脑袋,一往无前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