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留余地,也没有分寸。这样的说话,表面看好像口才不错,其实其结果恰恰相反,很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
有人说,话不在多,点到就行,意思就是不管你怎样说,说多说少,一定要把话说在点子上,说到别人的心窝里。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转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话要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说话要因人而异
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和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要因人而异,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法:
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说话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现在有人说话口无遮拦,甚至不经过大脑思考脱口而出,这样的话虚无而没有内涵。有人说话口是心非,前后不一,这样的话虚伪而没有实质。虚无的话和虚伪的话我们都不提倡,但我们在说话时必须讲一点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所说对象不同,方式就不一样。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催人泪下,当然不少人觉得李密这人不厚道,如果真的是这么有孝心的人,干吗用那么多的语言说自己多么凄惨,祖母多么悲凉?其实我想这篇文章之所以要这么写,是因为看这篇表的人是司马炎的缘故。司马炎是篡位之君,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再者,蜀的很多将士并不是真心归顺,他几次要求李密做官而被拒绝,所以心生疑惑。再加上司马炎疑心十分重,如果李密这次上表不够煽情是会死的,所以文章写得过于深情就可以理解了。换言之,如果李密是给诸葛亮或者刘备上表,这样写的话就不行了。可见说话不看人,必然词不达意,说了白说。
2.切莫“哪壶不开提哪壶”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说话同样如此,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奴才方的心理需求,切莫“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人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问另一位老人多大岁数了。对方不愿意如实相告,打哈哈说自己记不清了,问者却不知趣,或者很迟钝,依然"执迷不悟",穷追不舍地又问人家属啥的?对方无奈,说出属相。问者竟认真地用手指算起来,并且说:“七十三岁了,门槛,当心。”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被问者听了很生气。
在社会上,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不顾及别人感受张口就爱问的人还真是不少。比如,一些人喜欢打问别人的工资、退休金,一些人喜欢打问女性的年龄。殊不知,这正是人家所忌讳别人打问的。所以说,我们尽量不要提及和打问这些人家忌讳的事情或隐私。就是说,和别人说话,也要注意有所"忌口":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相声演员侯跃文曾向他父亲侯宝林说过这样一件事:商店某些服务员态度不好,想写一段相声讽刺一下。侯老却对儿子的想法不以为然,建议儿子要先对服务员的生活和工作作调查研究,体谅人家的难处,才能写出感情,批评得入理。侯老的一席话,让侯跃文深受启发:只有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好说话的内容和分寸。
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包打听"式的人物,对别人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对别人什么事情都好奇,对别人什么事情都打听。而对别人的一些隐私问题、一些敏感问题、一些忌讳的问题,尤其感兴趣,尤其好奇,尤其爱打听,并且是软缠硬磨,死乞百赖不罢休地打听,而且打听了后又去四处学舌,让别人既生气又尴尬且很无奈。这种"包打听"式的人物,实际上也是人品修养与道德的欠缺,既显得不够厚道,也显得浅薄庸俗不知趣;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够自尊自重。
3.学会察言观色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甩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动作。如愤怒时握紧拳头,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因此,时机对你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掌握了以上几点,再配以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你就一定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人家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