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天时地利更要人和(1 / 1)

彭丽媛唱过一首《天时地利人和》,其歌词是这样的:

茫茫乾坤,方圆几何,长传我千百年民族魂魄,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走马扬鞭翻山过河,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几番起落,风雨振作,赶他个天时地利与人和。

这段歌词唱出了古今英雄豪杰建功立业时,虽轻生死重大义,但也离不了天时地利与人和。那么什么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它起码有这么三层意思,其一是说,我们无论干什么事,“天”、“地”、"人”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三个因素;其二,对于“天”,我们要讲"天时",对于"地",我们要重视的是"地利",对于"人",重要的是"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想做成什么事,是要考虑天、地、人这三个因素,如果你不考虑这些因素,也许当下你能做成,但也就此埋下了祸根,一定的时候就要遭殃了。

由此看来,天时、地利、人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

首先,"天时"不可违。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就是时势,就是人们根据时势所做出的可以做某事或不可以做某事的时机。"天时",并不是仅指有利的时机,也包括不利的时机。有利的时机是我们成事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行。唐末梁晋之争,开始梁军占尽优势,几次包围太原,都因为大疫,士卒损失过半而罢兵,最后输给了晋军。天时,可为我们所运用,正所谓顺天而行道。历史上,诸葛亮是利用"天时”的行家里手,其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最具代表性。

马克·魏恩斯坦曾说过:"我在交易中亏钱不多,因为我善于等待真正时机。大多数人不善于等待时机,他们在天还漆黑的时候便匆匆进入森林,而我却会等待至天亮。虽然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够捕捉草原上的任何动物,但是它会等到完全有把握时才会捕捉猎物,它可以在树丛中等上一周,就是等那正确的一刻,而且它等待捕捉的并不是任何一只小羚羊,而是一只有病的或破脚的小羚羊,只有当万无一失的时候,它才会去捕捉。对我来说,这就是真正专业式的交易方式的缩影。”

马克·魏恩斯坦的话说出了商业中的一个“秘诀”,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一个最佳时机,一旦丧失这个时机,成功往往就遥遥无期了。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说的"天时"吗?

其次,"地利"必须遵。古人把“地”看成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推诿而广之,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展示我们自己的舞台。一个人在特定的时期,只能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演出。演出什么,怎么演出,势必会受到这个舞台的制约。如果我们演的是小品,舞台并不需要太大,设施也不需要很完备,但是如果要演出的是交响乐,那就需要一个大舞台,需要一个乐池,在一个小学教室想演出一幕大型交响乐,这种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既便强而为之,也是不会演出什么效果的。

《地道战》曾经是一部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影片。影片中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地道战,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地道成为拥有地利的表现形式,成功的利用有利地形取得了胜利。现在我们一些人办事情,往往不考虑"地利"这一因素,或者很少考虑"地利"这一因素。有多大的舞台,才能演多大的剧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舞台决定剧目。你想演出大剧目,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个大一点的舞台。当然,这里也离不开人和。

"天时"和"地利"都是客观的存在,天时更多的是指是就时间而言,而"地利"更多的则是就空间而言。谁都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活在其中,就必然要受到它的制约。它们有时像一堵墙,有时像一道坎,你如果无视它的存在,试图来次穿越和畅通,摔碰得头破血流在所难免。记得报刊上发表过一幅漫画,画面很简单:一个门,一个弯着腰的人向门走来的人。画面上附了一句话——有的时候要想过去门,需要弯下自己那尊贵的腰。话很朴素,但理不糙,既是活生生的生活逻辑,更是活生生的生活哲学。

是否得了"天时",拥了"地利",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谁这样想的同时,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智商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于成事来说,其重要性顺序座次是人和、地利、天时,"人和"是有首位度的。问题在于,什么是人和,如何做到人和。

应该说,人和是一种状态,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外在表现。人和就能带来好人脉。就“人和”来说,重要的有三:上和领导,下和群众,中和同事,上中下都和谐了,才会贯通。上有领导提携,中有同事认可,下有群众托举,想不成事都不能。

因此,做人做事成功之秘诀就在于人脉好,人和好做事,易成事,如果再假以过硬的能力,更是如虎添翼,大有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