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忍耐(1 / 1)

很久以前,有一个波斯男子很渴望获得世界上所有的智慧,于是他用30年的时间周游各地,增长学问。第30年结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人间全部的智慧,便踏上返回故乡的归途。

半路上,波斯人遇到一个农民。农民听到陌生人讲述自己30年获取人生智慧的经历,便问到:"我的朋友,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增长智慧。”旅行者说。"很好,那么请告诉我智慧是什么?”农民问。

波斯人立刻发表了一段关于智慧的演说,用自己的方式解释智慧的含义。听完他的长篇大论,农民说:"你还没有学到最重要的,既然你已经花费了30年的光阴,何不再用两年时间和我在一起,我来教你学习一种智慧。"

波斯人心想,反正30年已经过去了,又何必在乎再多两年呢?于是便同意在农场住下,继续求学。

农民每天都把波斯人带到农田里干活,日复一日,转眼好几个月过去了,农民并没有给波斯人上一堂课。每当波斯人沉不住气的时候,就回牢骚满腹。"继续干活,我的朋友。”农民只是这么简单地说一句,两年里,波斯人常常抱怨,而农民始终用同样的方式回答他。

两年期满的那一天早晨,农民帮波斯人整理回家的行囊,这时波斯人心中懊恼不已!"你是一个骗子!"不过片刻之后他马上平静下来,他对农民说:"你答应教我一种智慧,可是你却让我在你的农田里辛苦耕种,白白虚度了两年时光,不曾听你讲过一堂课。”

农民微微一笑说:"你在我这里已经学会了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一课,你学会了忍耐。"

波斯人离开了农民,带着疑惑重新踏上了归途。当他回到家乡,来到自家住宅前的时候,他看见自己的妻子正在阳台上拥抱一个年轻男子。波斯人怒火中烧,他掏出腰间的箭,毫无疑问,他准备射击站在阳台上的人。这时,农民的声音仿佛从背后传来,他又将箭放回了原处,来到附近的清真寺里作祷告。祷告完出来以后,他假装陌生人向邻居打听:"住在那栋房子中的女人和年轻男人是谁?"

"哦,"有人告诉他,"很多年以前住在那栋房子的男人远走他乡,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已经怀孕,那个年轻男子是她的儿子。"

由此可知,忍耐是一种磨练出来的智慧,他总会给你时间搞清楚生活的真相。外国人都懂得忍耐是一种智慧,中国人更是深知这种智慧的佳妙。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荀子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王安石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苏轼说: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从古至今,中国有关忍耐的名人名言可谓是数不胜数,可见中国的忍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化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这个字当属"忍"字——"忍"乃是汉字中的会意字,心字头上一把利刃,其意义不言自明。

在说文解字中,忍字的意思是谦让不争之意,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为精华的内涵。

中国的忍文化,对国民影响力极大,个人成败与国家兴亡,无不讲一个"忍"字,甚至能不能忍还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尺。忍耐,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忍受”,二是"继续做下去"。前者意味着无可奈何地承受自身的痛苦。这是懦弱的表现。后者表示不屈服于种种障碍,继续不停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中国人的忍,体现在“忍受”上,更多的是一种宽容和大度;而体现在"继续做下去"上,则是一种强大无比的韧劲。但凡成功者都属于后者。

有人说:"能耐,就是能够忍耐。"这话虽有些极端,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忍耐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但如果不懂得忍,那他往往就是冲动的座上宾。

很多人认为"忍耐"是没出息,是忍气吞声。这显然是对"忍耐"的误解。真正的"忍"绝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放弃,委曲求全,而是对人宽容、对己的克制和约束,以及更深远的考量与权衡。"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才是中国“忍文化”的真谛。

从古至今,能够隐忍的人通常都能功成名就,甚至流芳百世,取得常人难以成就的功业。可以说,忍耐是欲成大事者必须修炼的高超境界和不凡品质。没有忍耐,你可能无法坚持寒窗苦读,难以掌握充足的学识;没有忍耐,你就无法面对困境,难以磨砺身心;没有忍耐,你就无法赢得积弱成强的时间;没有忍耐,你就无法认清自己,更无法认清局势;没有忍耐,你就不能很好地构筑人脉;没有忍耐,你甚至不可能有夫妻和睦的生活。因此,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威功,你首先就要学会忍耐。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降伏,勾践佯装称臣,为吴王夫差养马,吴王患病,勾践亲口为其尝粪,获得信任,被放回国。回国后的勾践体恤百姓,减免税赋,并和百姓同吃同住。他还在头顶挂上苦胆,经常尝苦胆之苦,忆在吴国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练,勾践终于一举灭吴,杀死夫差,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

同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污辱司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扎五丈原,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而采取拖延战术久不出兵。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你如果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胜。难怪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及的事业功名。"

司马迁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侮,怎么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的"太史公"?

勾践、司马懿、司马迁三人之襟怀真可谓宽广之致了。他们都深深懂得: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各种逆境中学会忍耐,忍则有益,斗则必损。